溃疡性结肠炎的手术时机及预后

核心观点文献精粹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结直肠非特异性炎性病变,仍有约30%的UC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理论上讲,切除全结直肠就可以治愈UC,然而我国的UC外科手术率仅5%,而且其中多数是急诊手术,择期手术的比例低。

内外科医师对UC手术的认识不足,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等因素,导致我国UC手术发展较慢。

01

手术指征及时机

(一)急性重症UC

根据急性重症UC定义,血便多于6次/天且伴全身中毒症状(体温高于37.5℃,心率>90次/分,血红蛋白<10.5g/dl,血沉高于30mm/h)的患者,应及时入院评估疾病情况。

20%的急性重症UC将在初次入院时接受手术。出现消化道穿孔、中毒性巨结肠、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立即手术。

急性重症UC的治疗可参考图1。一线治疗是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天后应对患者再次评估,如症状无明显缓解,应准备手术治疗或二线药物治疗。

二线药物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以及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IFX)等,也可使部分患者病情缓解。

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后,采用二线药物再观察4-7天,即内科治疗10天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时,则应考虑手术。

延长足量激素使用时间超过7-10天,并不能增加UC的缓解率,反而增加患者的生理储备消耗,使手术风险增高。

(二)慢性顽固性UC

慢性顽固性UC是UC常见的手术指征之一。药物治疗可能不足以完全控制症状,或长期药物治疗带来的风险,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可考虑外科治疗。

慢性UC的手术时机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总体来说,活动期越长结肠不可逆性病变越严重,癌变的风险越高,应在内科药物治疗尝试无效时积极手术。

慢性UC患者多长期使用激素,且合并营养不良等手术并发症风险因素。积极进行术前优化,减量甚至停用激素,改善营养状况等,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近期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无需推迟手术,但建议手术分三期进行。

(三)异型增生及癌变

UC患者诊断10、20和30年后,罹患结直肠癌的累计风险分别为2.1%、8.5%和17.8%。所以对慢性UC患者应行结肠镜监测。

伴发结直肠癌是UC的绝对手术指征。在结直肠发生重度异型增生的UC患者,其中32%已同时伴有结肠癌变,故应立即手术。

对结直肠发生轻度异型增生的UC是否需要接受手术存在争议。结肠镜下发现非腺瘤样肿块恶变风险高,具有手术指征。

慢性UC患者癌变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结肠狭窄,伴结肠狭窄的UC患者癌变风险也较高,所以一般认为发生结肠狭窄的UC患者应接受手术。

02

手术方式及预后

(一)手术方式

全结直肠切除IPAA术(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是外科治疗UC的首选方法。该术式彻底切除了结直肠病变靶器官,同时完整保留了肛门括约肌功能,兼顾了疾病的治愈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可以把IPAA手术分为一期、二期或三期进行。对于需要急诊手术或长期使用激素和生物制剂的患者,建议分三期完成手术。

(二)短期预后

IPAA术后死亡率小于1%,安全性较高,但术后并发症总的发生率可高达30%~60%。

盆腔感染是IPAA术后早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5%~18%。盆腔感染多由储袋瘘或手术区域残余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脓性便、肛周疼痛等,常发生在术后3~6天。

瘘可发生在储袋肛管吻合口、储袋本身及储袋顶端等位置。肠管缺血、吻合口张力过高是发生瘘的两个主要因素。

对于有盆腔感染和瘘的患者,选择抗菌谱覆盖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的静脉抗生素治疗,并行必要的引流。

储袋出血是IPAA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多在手术吻合处出血或由于储袋缺血所致。可通过肾上腺素溶液持续冲洗,或内镜下止血处理。

术中行储袋吻合线缝合加固,留足吻合钉成形时间,储袋成形后冰盐水冲洗等,可减少术后储袋出血风险。

(三)长期预后

IPAA术后常见的长期并发症包括:瘘、储袋炎、封套炎、储袋克罗恩病、异型增生等。多数储袋相关的瘘出现在术后几个月,与营养不良、长期使用激素、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吻合口张力过高等相关。

储袋炎是IPAA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储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0%。主要表现为储袋功能不良,包括大便次数增多(4~8次/天)、稀便、腹痛、里急后重和大便失禁等。

治疗首选抗生素,大部分患者经2周的环丙沙星(mg/次,每日2次)或甲硝唑(mg/次,每日3次)治疗后好转。

81.4%的UC患者认为,IPAA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可控制在4~6次/天。术后多数患者可完全控制排便,生活质量(工作、社交、家庭关系、性生活等)并未随时间而降低。

IPAA手术可能影响女性生育功能,术后不孕的风险增加3倍。腹腔镜技术减少创伤和盆腔粘连,可减少不孕的风险。

总结

手术作为唯一可能治愈UC的治疗措施,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及应用。尤其对于急性重症UC及慢性顽固性UC,需要早期识别,密切监测。

外科手术是UC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最后选择。全结直肠切除IPAA是UC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既可达到全结直肠切除治愈疾病的目的,又能保留正常的排便通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UC的手术应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优化治疗,注意手术细节,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转自:IBD学术情报官

文献来源:中华炎性肠病杂志.,1(2)

作者:刘威、曹倩、周伟(浙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atwallinside.com/jcyf/50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