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3月25日讯(通讯员舒丽)脱肛也叫直肠脱垂,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生脱肛,人体在排便时或腹压增加时会有肿物从肛门里面脱出来,就像长了一个“小尾巴”。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脱肛,但生活中脱肛一般以老人、儿童等体弱人群比较多见。
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华介绍,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部分向下移位脱出于肛门外,脱出是脱肛的典型症状。一般轻者排便时仅直肠粘膜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脱出时间久了,则会逐步发展为直肠全层脱出,除了大便时可脱出肛门外,甚至行走、下蹲、咳嗽时也可脱出,需要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才能回纳,非常影响生活质量。
赵玉华表示,脱肛主要是由于身体发育不良、营养不良、年老体弱、便秘、腹泻及慢性咳嗽等原因引起,老人、儿童等都是常见易发脱肛的人群。老人之所以容易发生脱肛,主要由于老年人身体器官组织衰退,肛门括约肌松弛,骨盆直肠窝、坐骨直肠窝脂肪量减少,再加上如患有便秘、气管炎、咳嗽、前列腺肥大等慢性疾病,导致频繁增加腹压,同时膈肌下降,压迫腹腔脏器,推压乙状结肠和直肠向下移位,致使其更容易发生脱肛。而儿童由于身体各部位发育还没完全成熟,骶骨还没有完全成型,直肠粘膜下组织也比较疏松,一旦用力排便腹压增加,则容易导致脱肛。
如何才能预防脱肛呢?
1、祛除诱发因素
积极祛除各种诱发因素,如慢性咳嗽、慢性气管炎、便秘、腹泻、肠炎等。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平时生活要规律,避免熬夜劳累,注意休息。同时也要注意增加营养,多吃蔬菜水果。
3、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要久蹲厕所,同时排便时用力也不可过大。
4、常做提肛运动
经常做提肛运动,可以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对预防脱肛也有一定的作用。
医院提醒,脱肛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与很多因素有关,而老人和儿童由于身体素质较低,是脱肛的易发人群,长期脱肛对身体危害很大,如发生脱肛,应及时就医,不可久拖,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损害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