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敏博士警惕医源性焦虑

医护人员的言行对病人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于本身就有焦虑情况的病人来说,这些影响无意中就可能会造成问题。以下是我们一位失眠学员的留言:“张博士,我昨天又是一夜无眠。我想问一下,我不睡觉会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吗?我去问了医生,医生说不睡觉影响很大,甚至有可能会导致胎儿发育迟缓。您说,真的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吗?”很明显,医生的话让这位学员变得更紧张、更容易失眠了,与对失眠的焦虑相比,偶尔的失眠本身的副作用并没有那么大。这位医生没有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位焦虑、失眠的孕妇,因而在讲话时没有注意到,作为医生,自己该如何表达,这才造成了这位学员如此强烈的反应。

01

有些焦虑真不是你自己的原因类似以上的案例,其实我们也经历过很多:学员L,医院就诊的时候,医生用胃镜诊断她是萎缩性胃炎,并告诉她如果不好好配合治疗,就会得胃癌。从此以后,L真的就认为自己会得胃癌,饭吃不下、睡觉也不安宁,半年后萎缩性胃炎没治好,还开始吃抗焦虑的药物了。学员M在体检的时候,医生告诉他得了慢性直肠乙状结肠炎。其实这个就是肠道易激综合症,并没有什么的。但是因为医生夸大了这个病状的危害,让M一度丧失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他曾经对我们说:我这么年轻就得了这种慢性病,奋斗有什么意义呢。例子太多,不再逐一列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事与愿违的情况,医院看病,本来是为了治疗,早日远离疾病痛苦,却没有想到,因为医护人员对病情的描述,反而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暗示。病人因此导致的焦虑、惊恐、抑郁等心理问题,则被定义为“医源性心理问题”。

02

医护面对特殊群体要有意识减少“医源性焦虑”

如何客观评价病情,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医源性焦虑”?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睡眠不好真的会影响胎儿吗?如果会,那么多大程度上影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还是另有中介因素?以上这些都考虑到之后,如何在不产生误解和伤害情况下,用患者能听懂的方式准确表述出来?

为了帮助这位学员,觉心正念团队咨询了专业妇产科医生,最终我们了解到——

孕期失眠是怀孕女性常见的问题,是正常现象,在能够入睡的时候注意随时补觉就行;至于胎儿发育的健康与否,也跟多方面因素有关:比如母体生活环境、母体健康状况等等,并不是一失眠就必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很多孕后期准妈妈反而特别容易失眠,但也都没有影响到胎儿,所以放松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孕期宝妈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atwallinside.com/jcyf/95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