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时出血,有时容易被大家忽略,以为是痔疮,不予理睬,认为饮食注意些,出血就会停止。可是,你知道么?便时出血不一定都是痔疮,还有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发病原因复杂的结肠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时出血伴粘液、里急后重。其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亦可累及全结肠。
临床表现
1、腹泻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粘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粘液脓血则为炎性渗出、粘膜糜烂及溃疡所致。粘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主要表现。病变限于直肠或乙状结肠患者,除了便频、便血外,偶尔有便秘。
2、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部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全身表现一般出现在中、重度患者,中、重度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红蛋白在轻型病例多正常或轻度下降,中、重型病例有轻度或中度下降,甚至重度下降,白细胞计数在活动期可增高。血沉加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标志。严重或病情持续病例血清白蛋白下降。
2、粪便检查肉眼观有粘液脓血,显微镜检可见红细胞及脓细胞,急性发作期可见巨噬细胞。粪便病原学检查的目的是排除感染性结肠炎,是本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步骤。
3、肠镜检查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肠镜可直观观察肠粘膜变化,取活组织检查,并确定病变性质。本病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从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上扩展。
治疗
1、辩证使用中药口服、中药直肠滴入治疗
中医认为UC为本虚标实之证,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内伤等多种病因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运化失司,湿热内壅致病。据其腹泻、解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将其归为中医学肠澼、痢疾、便血等病范畴,四诊合参、辩证施治,给予中药口服。中药直肠滴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局部治疗UC的方法,其使用针对性的中药制剂直接灌肠,直达病变局部,提高肠道内局部药物的浓度,尽可能的延长药物与病灶接触的时间,减轻局部黏膜的炎症损伤,加快溃疡面愈合,充分发挥药物的局部治疗作用,同时避免了胃肠吸收不良所致药效下降及胃肠道刺激反应,临床应用直接、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2、微生态制剂
调节肠道微环境可抑制致病菌、加强肠道黏膜屏障、调控免疫反应等多方面发挥疗效。近年,临床多将益生菌与西药或中药制剂联合使用来治疗UC,效果较好。
3、谷氨酰胺谷氨酰胺不仅是肠道粘膜在应激时的主要代谢产物,而且是免疫细胞主要供能和代谢的底物。氧和谷氨酰胺的不足使肠道粘膜及其免疫细胞受损,从而破坏肠道粘膜屏障,引起全身感染,具有肠上皮营养作用,缺乏可导致肠粘膜萎缩。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2-4粒,3次/日,口服。
4、甲硝唑能对抗肠道厌氧菌破坏直肠粘膜的作用,尚有免疫抑制,影响白细胞趋化等作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ml,1次/日,直肠滴入。
5、氨基水杨酸制剂局部药物浓度高,维持时间久,疗效明显提高,全身不良反应降低。美沙拉嗪栓1粒,纳肛,2次/日。
6、艾灸
溃疡性结肠炎有慢性复发迁延难愈的特点,易引发机体对肠壁的反复修复,胞外基质分泌增加,降解减少,导致原有正常组织形态改变,最终形成肠纤维化。有研究表明艾灸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
综上所述,便血不一定都是痔疮,请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