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表现为间断性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等。本病治愈难度大,复发率高,具有较高的癌变率,与结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溃疡性结肠炎可在任何年龄发病,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我国高发年龄为20岁~49岁,性别差异不明显。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如何自我调养呢?
首先,要做到生活有规律,按时进餐、睡眠和服药是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基本保证。并清楚地认识起居不规律,不遵医嘱坚持长期及按时用药,往往是病情迁延、缓解期缩短以及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所以,一定必须加以克服。
其次,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疑难病,病程较长,恢复较慢,因此患者容易产生溃疡性结肠炎难以治愈的心理,大便经常带血的现象增加了患者恶变的思想顾虑。一些患者甚至产生焦虑、紧张绝望的情绪,而丧失治疗信心。这种紧张与焦虑的情绪能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而使结肠收缩加强,患者常发生结肠痉挛、绞痛;而消沉失望情绪常伴有结肠收缩减弱和粘液分泌增多,患者多发生腹泻、腹胀等症状,对疾病的治疗产生消极作用。因此,要通过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心理,增强治疗信心。
第三,要认真做好饮食调整,保证营养需求。目前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没有明确规定,总的原则是:急性发作时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改为富营养、柔软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少渣饮食。宜少量多餐,足够热量,补充多种维生素。不宜辛辣,不能油腻,不宜饮酒,平时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
第四,要注意避免受凉,减少感冒。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于寒冷十分敏感,很容易受凉而诱发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可使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病情的复发。因此,患者要随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被,特别是寒冷地区的患者更要加强保暖措施,室内保持温暖、温湿度良好,外出时要穿暖和些。另外,也可以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避免受凉感冒等不利因素影响,从而促使病情稳定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