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宣布辞任,安倍晋三表示因自己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为避免影响国政而决定辞职。
而安倍晋三已在8月24日创下纪录,成为日本连续在任时间最长总理。但政坛强人也终究抵不过疾病困扰,没有健康,一切都是虚无。
据日本《读卖新闻》早前的报道,年安倍晋三就因为溃疡性结肠炎,频繁上厕所而影响到国会答辩,不得不在9月12日宣布辞职并于次日入院。
而今年6月,安倍晋三在体检中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再次复发,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因病辞去首相一职。
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非特异性炎症慢性病。病变位置主要是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
患上溃疡性结肠炎,排便时会出现粘液浓血便,大便当中会出现反复粘液、脓血,还会出现腹痛、贫血、发烧等的症状。严重时,会引发众多并发症,如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大出血、息肉、癌变、小肠炎等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多发于20-40岁,但也有部分儿童和老人患上此病。溃疡性结肠炎对肝脏、皮肤、视觉等器官有着严重影响,而且不易治愈,经常反复发作。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明显上升,需要引起重视。
为什么会患上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众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01
遗传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大约有15%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家族中存在易患此病的一级亲属。
此外,在欧美国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较高,而且有明显的家族性,但各种族间的发病率各不相同。
02
细菌、病毒感染
溃疡性结肠炎的部分症状和细菌性痢疾比较相似,约有0.5%一8.2%的病人因为菌痢转变成溃疡性结肠炎。
通过相关实验发现,在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能培养出细菌,使用抗生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效果。所以,细菌、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溃疡性结肠炎,但至今还没有直接医学根据。
03
自身免疫力
肠道微环境、肠道黏膜等能够有效阻止肠道内有害物质如致病微生物、抗原进入血液,从而维护人体健康。
但人体免疫调节功能一旦紊乱,往往就容易导致非特异性炎症,破坏肠道的屏障保护,形成溃疡性结肠炎。
04
其他因素
压力过大、焦虑、精神紧张、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情况可能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肠道运动失常,血管收缩,从而致使肠壁组织出现炎症,最终出现肠壁炎症及溃疡。
因此,精神心理因素可诱发和加重溃疡性结肠炎。此外,爱吃油腻食物、吸烟和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及恶化的原因。
如何预防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患上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较轻的话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果是重症患者,那就需要进行手术。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率高,一般很难彻底治愈,所以预防大于治疗。
01
饮食规律
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在饮食上,我们要做到三餐规律,切忌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每天的饮水量应达到-毫升。
同时,多吃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药,莲心,百合,红枣。还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或者不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02
增加运动训练
此外,每天还应进行一定时长的运动训练,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形成规律的作息习惯,这些都能帮助我们预防溃疡性结肠炎,也有利于预防其他慢性疾病。
健康的身体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只有保持健康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工作,创造人生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