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心rdquo系患者,

  用“暖医”这个医院消化病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林涛博士再合适不过了,为了切身感受患者就医体验,进一步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年林涛主任克服有痛胃镜的不适感和内镜镜像反向的双重困难,耗时20多分钟,自己给自己做胃镜检查,由于医患同体的事例并不多见,因此他一度被外界称为“自作自受”的医生。

  年林涛主任开始做第一例胃镜,一晃20多年过去了。从之前所在医院医院,林涛主任用双手做过的胃镜和肠镜加起来已超过例。“永远不敢说自己是一个经验很丰富的医生,只能说我比别人在这个行业干的时间长一点。”林涛主任谦和的对记者说道。

  

  医院工作20多年之后,林涛主任选择了离开部队自主择业。刚开医院有点顾虑,担心工作机制和他的行医以及做人的原则冲突,于是医院消化内科。“医院领导、科室领导和同事们对我非常好,工作条件也好,平台也不错,医院的程序太过于繁琐,想做点事情不是立马就可以做,而是需要层层审批,当然医院的现象,医院基本都是这样的流程。”林涛主任介绍道。

  就在林涛主任觉得苦恼的时候,刚医院抛出的橄榄枝。“医院的机制和理念特别吸引我,虽然这医院,但是它特有的众筹模式,让医院全体上下都致力医院运作。”在林涛主任的眼里,现在的西安医院就像医疗领域的华为初期,医院那么僵硬,医院的各种灵活,最重要医院的那种逐利性,是非常医院,所以他果断选择了加入,医院消化病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一职。

  

内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外科手术走向内科化

  “我刚毕业那会,如果一个消化科医生会做胃镜或者肠镜检查,就觉得很厉害了,但是现在胃肠镜技术已经属于消化内科医生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林涛主任回忆道。

  近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尤其是最近10年,内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内镜下微创手术的发展,使得消化内科医生逐步外科化,外科手术逐步走向内科化。目前西安市医院消化内科除了常规药物治疗之外,主要开展3E技术,其中包括超声内镜诊疗术(EUS)、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治疗术(ERCP),3E技术在陕西省内居于中上水平,与3E技医院都可以开展。

  超声内镜技术(EUS)就是把超声探头微小化之后安装在胃镜或肠镜的内镜头端,在身体的自然腔道内做超声检查,随着技术进步清晰度也越来越好。现在西安医院消化内科使用的超声内镜主机和体表超声的主机是同一类型,只是检查的探头大小有所不同。

  

  林涛主任告诉记者,胃肠道的组织并非人们想象的只有一层,而是由5-7层结构组成,内镜下医生观察到患者的粘膜下有隆起的包块,但是这个包块到底属于粘膜层的哪一层,是实性的还是囊性的,这些问题在没有超声内镜技术(EUS)之前是无法判断的,贸然治疗,风险很大。超声内镜诊疗术(EUS)有助于医生更直观的观察胃壁和肠壁的形态,更清楚的帮助医生判断病情,需要治疗的疾病医生只需要在内镜下做处理即可。

  更重要的是超声内镜技术(EUS)也可以做超声诊断,粘膜表面的肿块通过直接取标本做病理检测,粘膜下的包块利用超声内镜的穿刺针取出标本可判断良性或者恶性,如果恶性程度不是很高,医生在内镜下就可以切除包块。此外,超声内镜技术(EUS)还可以做急性胰腺炎假性囊肿的穿刺引流,解决患者囊肿长大之后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引起食欲变差,吃饭不好的问题。超声内镜技术(EUS)首先将穿刺出的囊液通过支架引入胃,然后直接从下消化道排出,之前这种囊肿都需要外科开刀引流,对病人而言,创伤大,恢复时间长。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技术可以治疗胃肠道的早癌和粘膜下的肿瘤,也可以治疗贲门失驰缓症、幽门梗阻,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此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治疗术(ERCP)在西安医院开展的也很好,前不久为一名93岁高龄的老人成功取出了胆管里的结石。

  此外,西安医院消化内科还致力于治疗急、慢性胃炎、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便秘、腹泻、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肝性脑病、胃肠道肿瘤的化疗、胃肠息肉、腺瘤,无痛胃镜及无痛结肠镜检查、内镜下NBI、OE染色及消化道肿物内镜下切除、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RCP术、超声内镜检查及穿刺术、磁控胶囊胃镜、胶囊小肠镜、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上消化道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术等多种内镜下治疗。

 

  年5月中旬,由西安市卫计委牵头联合团中央下属的光华基金会,以西安医院为主体单位,开展的”大型胃癌早期筛查公益扶贫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周至县和佳县成为首批帮扶点,该项目5月底已经正式启动实施。项目依托乡镇卫生院,针对高危人群进行内镜筛查,一旦发现早癌,通过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就可切除,有症状的癌变或者确定不能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切除的需转到消化外科,进行手术切除。整个筛查过程中有来自基金会大力的支持,其中筛查费用和部分手术费都为免费,患者只需承担小部分费用便可完成治疗。此外,西安医院消化病院也在积极推进结直肠癌的早癌筛查项目。

 

胃肠镜检查是”免费“福利,民众观念急需更新

  “现在媒体上能看到众多大陆人去香港扫货的新闻,但是鲜有报道大批香港人为图便宜和便捷来大陆看病的新闻,但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林涛主任对记者说道。

  林涛主医院消化内科工作,医院距离香港较近,医院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香港居民。医院看病的感觉就是做胃肠镜相当于“免费”,而且不用耗时间等,基本当天想做就能做上,这样的便捷在香港是难以想象的。

  目前西安医院做一次胃镜价格约元左右,结肠镜约元左右,患者有省市医保的话,最后个人只需要负担元-元左右。如果医院做胃镜检查,当天上午就能安排做检查,医院的话,就排到第二天上午,最晚不会超过第二天的下午基本全部都能做上。

  对于香港居民,胃肠镜检查属于公费医疗,但做一次胃肠镜需要提前1-2个月预约,如果患者等不及医院提前半个月预约做检查,自费做一次胃镜费用约为港币(人民币约为元),结肠镜约为港币(人民币约为元)。

  在林涛主任看来,胃肠镜对于国人简直就是“免费”福利,目前国内胃肠镜的检查既便宜又便利,胃肠镜检查也能预防和解决很多很多问题。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中国老百姓拥有如此便捷的消化道早癌筛查工具,早癌筛查和预防工作应该稳步推进,但现实是早癌的诊断率并没有明显的提升,这也是令林涛主任头疼的一个问题。

 

  由于过去胃肠镜检查的手段较为落后,大部分民众都惧怕做胃肠镜,甚至有的病人会焦虑不安的询问医生,胃肠镜检查的管子会不会把自己的胃肠道捅破。林涛主任告诉记者,目前用于胃肠镜检查的管子材质柔软,镜子表面非常光滑,胃肠镜操作都是医生在直视下进行检查,镜子的头部有光源,整个过程非常安全,很难对胃肠道的粘膜造成损害,很难出现老百姓误解的做检查把胃肠捅破的问题。西安医院消化内科目前开展的检查中90%的为无痛胃肠镜,整个过程患者很舒适,也很方便,所使用的麻醉剂都胃短效型,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非常小。

  “人体胃壁共分5层,最里面的是粘膜层,癌变最早也是在这一层长出来,慢慢的向其他层侵入。由于粘膜层没有血供,如果癌变发生在这一层且早期被发现的话,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其剥离,癌变也可以得到彻底治愈。由于粘膜层的病变很难有症状的发生,因此也特别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大部分民众倾向医院看医生,这个时候检查出来的基本都是晚期了,处理起来也比较复杂。”林涛主任介绍道。

  中华医学会《消化道早癌相关的诊治共识及指南》中建议:40岁以上民众,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都最好3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尤其是那些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更需要定期做检查;50-75岁的人群,无论男女,无论有无症状,都最少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发现一个早癌,挽救一个生命,幸福一个家庭。”林涛主任对这句话的体会特别深刻。在内镜领域干了几十年,最让林涛主任觉得痛心的是很多的老年人宁愿每年花很多的钱去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但他们医院花一点点钱给自己做个胃肠镜检查,很多人因为胃肠道肿瘤发现处于晚期而过早离开人世,给家庭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林涛主任告诉记者,他父亲的战友退休后,每年将近花费00元购买保健品,最后这个叔叔离世的时候,床底下摆满了保健品,很多甚至没有打开过。在林涛主任看来,国内的保健品比胃肠镜检查贵多了,相比保健品模糊的预防功效,胃肠镜对消化道早癌的预防要明确的多,人们传统的观念需要更新,要有意识的去做胃肠镜筛查,尽早的去预防疾病。

 

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走高,要爱护胃肠科学预防疾病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最近20年来,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呈现走高趋势。恶性肿瘤目前是国内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59/10万,死亡率为.83/10万,其中除肺癌之外,胃肠道恶性肿瘤占据致死性肿瘤的“半壁江山”,其中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发病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65摄氏度以上的饮食为致癌物,而我国民众大部分喜欢喝热水、吃热饭,温热的饮食可以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但过热的饮食也会造成食道粘膜的损伤,损伤之后的细胞要进行反复的修复,修复次数过多之后,就容易出现细胞变异,进而发展成为消化道癌症。

  林涛主任提醒民众一定要有爱护自己胃肠道的意识,尽量不要吃喝太烫的东西,尽管口腔耐受的温度要比胃粘膜耐受的温度要高5-10度,但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并不代表食道和胃粘膜也没有损伤,进食温度尽量低一些,对消化道的保护是有好处的。

  另外,林涛主任建议人们不要吃过咸、熏制、腌制的食品。林涛主任之前接诊过一对陕北的老夫妻,老爷子胃不好,经过询问之后发现老两口喜欢吃腌制的咸菜,后来林涛主任就建议他老伴也做个胃镜检查,检查发现两口子的胃都有增生,二人经过治疗后恢复了健康,林涛主任嘱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咸菜的食用,同时配合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一年以后再复查的时候两人的情况都比之前好了很多。

  临床实践表明,胃肠道的神经元数量仅次于大脑,脑肠轴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系统,大脑出现问题后会影响肠道,肠道出现问题后也会影响大脑,胃肠道疾病和情绪密切相关,所以保持心情舒畅也是预防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措施。

  林涛主任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这样的患者除了吃不好饭,容易拉肚子之外,情绪也不好。甚至一些病人有抑郁和焦虑倾向,需要适当的给予抗抑郁、抗焦虑和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林涛主任在通过治疗帮助病人缓解症状的同时,另一方面也通过说话聊天的方式和病人耐心沟通,解开病人的心结,打消病人的顾虑,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

  肠道菌群的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不同菌群的功能也不同,部分患者出现肠道功能障碍之后进行针对性的益生菌补充,也可以有效的改善胃肠道的症状。目前肠道菌群的研究也成为消化内科内镜技术之外的又一个热门领域。

坚守名师传承“镜”艺求精,“心”系患者医患关系和谐

  医院工作5年之后,林涛主任考取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先后师从我国着名消化病专家樊代明院士和丁杰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明专利2项,SCI论文3篇,参编专着4部,发表中文论文10余篇,现任陕西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超声内镜学组副组长。

  医院工作、学习的20余年里,林涛主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跟随老师们学习了消化疾病领域内的学术思维和临床思维,但最让林涛主任感受至深的是老师们对自己手头的工作永远都是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态度,这也是他后来在给病人诊疗的过程中永远保持“温度”的原因所在。

  在研究生阶段,每到教师节的时候,樊代明院士和丁杰教授都会让学生们去看望科里的老教授,到他们的老师家里一起祝贺节日。“四医大师生之间的传承特别好,导师们是严父慈母的结合,在学习和工作上面要求非常严格,但是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们都会无微不至的给予关怀和帮助。所以我带的团队成员中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我也会像我的老师们帮我那样去帮助他们。”林涛主任笑着对记者说道。

  

  在林涛主任看来,一名优秀的消化内科医生必备三点素养:鹰的眼睛,要及时发现问题;狮子的心,强大的心理遇事不慌;姑娘的手,镜下操作手要灵巧。当记者问及他的一双“温柔巧手”和“火眼金睛”是如何炼成的时,林涛主任笑着说:“无他,唯手熟尔。”林涛主任每一次做完内镜,都会花时间去反思哪里做的好,哪里还可以改进,观摩别人做的时候,不断学习别人的优点,在他看来只有多动脑,多用心,才能取得进步。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林涛主任在一次消化内镜学术研讨会上看到业内顶尖专家的心得体会,这八个字也成为他自己现在做内镜、做诊断的态度,尽管20多年的历练对内镜技术的掌握已经炉火纯青,但自己还是很小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纰漏。

  年10月,一名60医院就诊,患者在来西安医院就诊前医院做了胃镜的检查,检查发现胃体有处病灶,取过活检,但未明确诊断。患者慕名来找林涛主任,就要想让他通过超声内镜看看胃壁是否真的有增厚,到底是不是早癌。

  由于之前没有明确诊断,因此林涛主任先给患者用标清内镜做了检查,把之前的胃体病灶仔细看了一遍,发现没有什么特别异常之后,他按照自己一贯做胃镜的习惯,又仔仔细细的把患者的其他部位一一做了检查,在看到胃底贲门交接部位的时候,发现有一处和正常的组织不太一样,于是取了活检,病理结果提示高级别瘤变,确诊为消化道早癌,患者决定做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

  术前,林涛主任又通过高清内镜把患者的胃体全部做了检查,医院医生取活检的地方再次仔细观察,判断该位置也是一处早癌,病理结果显示这两处都是早癌病变。

  这个病例让林涛主任感触颇多,他觉得无医院找多少个医生做了胃镜,只要自己接诊,就要像他从来没做过胃镜一样看待,每一个部分都要仔细的检查,发现可疑之处要及时取活检,做病理,必要的时候要通过高清镜复查确诊。

  

  疾病的治愈和病人、家属对医生的信任息息相关,这个患者的家属在诊疗过程中非常配合,给予林涛主任极大的信任,这也让林涛主任很感动。“只有病人和患者给予医生充分信任,我们才能放开手脚全力以赴的去帮助病人解决问题。这名患者医院活检阴性的情况下,还愿意配合再做一次活检,最终手术将早癌全部剥离治愈。这件事也让我充分感觉到,病人越是信任自己的医生,自己得到的回报就越大。如果不再做活检,遗漏了这个部位,可能发展一段时间之后,病情会更严重。”林涛主任说道。

  林涛主任坦言,自己给自己做完胃镜之后,常常能和患者感同身受。从那时起,他在给病人做检查的时候,会更仔细更小心。在林涛主任的眼里,工作除了要有激情,热爱自己的事业之外,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不能做的事情要及时停止,勇于放弃也同样重要。对患者而言,如果外科的治疗相对来说更好的话,就一定要放弃内镜的治疗,建议患者去手术,始终以患者的利益为最大。

  

  当记者问及他多年来医患关系和谐的秘诀时,林涛主任指出尊重患者是核心。多和患者沟通,多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都能处理的很好,毕竟难缠的患者是少数,他相信大部分的患者是抱着医院的,而不是为了找人吵架。

  

努力打造就医体验最好科室,用人文关怀助力患者康复

  年5月25日,林涛主任接诊了一位因腹痛,进食饮水后出现恶心呕吐的8岁女患儿,内镜检查发现孩子的胃底到十二指肠位置有一颗大约11cm*5cm*6cm大小的巨型胃毛发结石,几乎占据了患儿的整个胃腔,且胃角已压出溃疡面。这块胃发石质地较韧,与食物残渣及黏液混合积聚,体形又大又重,仅凭电子胃镜纤细的圈套器、异物钳在镜下操作取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林涛主任建议患儿家长转到消化外科进行手术取石,并积极帮助他们安排床位。

 

  由于孩子只有8岁,喜欢唱歌跳舞,父母觉得开腹手术创伤太大,而且腹部留疤后会影响孩子未来职业选择的可能性,孩子的家长再三请求林涛主任想想办法,希望能在电子胃镜下通过微创方式给孩子取石。

  年5月27日下午,林涛主任对这块大型胃发石发起“挑战”。林涛主任先使用氩气刀将缠绕坚固的发团反复炙烧分割,再用圈套器圈套抓取,采用热活检钳、爪钳、异物钳一丝一缕的钳取。反复这样一进一出持续操作,过程非常艰难,最终在10天内分四次取出了这块巨大的胃发石。术后,林涛主任在清理器械时发现,圈套器用坏了9个,异物钳、热活检钳、爪钳用坏了3个。取出的发团约克,质地如同毛线团,非常坚韧,摊开来有A4纸那么大。

  六一儿童节那天,林涛主任和医护人员给孩子送去了书籍、娃娃等节日礼物,看着孩子又能吃下饭,开心的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林涛主任和孩子的父母一样高兴。

  林涛主任每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医院的习惯,除了和认识的同行打招呼之外,也会认真参观内镜室的布局,学习科室的管理思路和理念。“未来,西安医院消化内科将致力于打造西安市就医体验最好的消化内科,用人文关怀助力患者康复。医学技术有穷尽,但是人文关怀是无穷尽的,这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林涛主任向记者介绍道。

  在林涛主任看来,最好的就医体验主要包含两方面:第一,技术层面,科室全体上下尽最大的努力去解决的患者的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也要积极的给予帮助和安慰。第二,人文关怀层面上,给予患者和家属温暖各种人文关怀,和患者多沟通,多随访,医院的都是信任医生的,科室医务工作者要让病人感受到自己付出信任之后的回报。

  据记者了解,目前西安医院消化内科每周都有专门的培训,培训内容除了医疗技术、诊疗理念之外,还在逐步加强人文关怀方面的培训,未来科室会购置医学人文方面的书籍、影像资料供科室成员学习,旨在培养科室全体上下的人文关怀态度和素养。

  据悉,西安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以“高质量医疗、人性化服务”为理念,科室医疗护理团队由2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执业医师、1名主管护师、13名护师及8名护士组成。医院二楼,消化内镜中心位于门诊四楼。病房位于综合大楼十七楼,共有床位40余张,配有重症监护室、普通标准病房、干部病房及VIP特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atwallinside.com/jclf/66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