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炎又称猪增生性肠炎,对猪场的危害较严重,是影响猪场料肉比的无形杀手,其危害可总结为“四低一高”,即生长速度低、猪场空间利用率低、饲料转化率低、屠宰率低、死亡淘汰率高。权威报道称国内98%的育肥猪带菌,经产母猪阳性率达74%,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临床症状
1)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现血色水样腹泻,病程稍长时,排黑色沥青(柏油)样稀粪。有时粪便里会有大量的未消化的的饲料颗粒。
2)个别猪只甚至突然死亡,是由于细菌突破肠道粘膜屏障,进入血液中,形成败血症。
3)有的仅见皮肤苍白而粪便稍稀,是贫血、肠道出血的症状,特点是粪便是黑红色的。
4)得病的猪体温不升高。这种细菌是生长在肠道粘膜细胞内,免疫系统很难追踪,虽然很严重,但免疫系统不能将细菌杀灭。
5)一个猪场在肥猪阶段,如果有几头猪总是腹泻,生长缓慢,身上发白,主要就是增生性肠病。
解剖症状
1)回肠增生、变厚、变硬—像“橡胶管”。
2)回肠粘膜溃疡、附有纤维素样物(与仔猪副伤寒区别开)。
3)肠腔内有凝固或未凝固血液(与血痢区别开)。
4)腹膜炎,由于回肠肠道增生变厚,肠道变脆,蠕动时会造成肠管破裂,形成腹膜炎。增生性肠病后期就是腹膜炎比较多。
5)病猪腹泻,肛门周围污染粪便,后躯始终有粪便。
6)水泥样稀便,内有很多未消化饲料成分。
临床表现型
1、急性型
表现为突然血色水样腹泻,病程稍长时,排黑色柏油样稀粪,并可发生突然死亡。有些突然死亡的猪仅见皮肤苍白而粪便正常。严重者发病率高达40%。
2、慢性型
表现为食欲减退,间隙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或呈糊状成水样,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玉米碴颗粒。有的耐过形成僵猪。
3、亚临床型(隐形型)
该种造成最大危害主要影响不是死亡,而是降低经济效益。症状轻微或无明显腹泻,猪采食量虽然正常,但生长速度慢,料肉比不划算,对饲料利用率可降低17%~40%,出栏时间至少延长15-30天严重影响肥猪利润。
猪回肠炎的防治方案
●注意事项
本病尚无有效的疫苗。加强猪舍的消毒。
●防治方案
肌注:益正穿心莲注射液稀释益正乙酰甲喹注射液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三天。
全群拌料防治:四味穿心莲散+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连用七天。
四味穿心莲散:本品敢于挑战针剂效果,在疾病患者恢复中不影响生长发育的唯一产品。
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抗菌、抗病毒作用:用于常见细菌感染、蓝耳病和圆环病毒感染,以及猪回肠炎(一种易被忽视的疾病)。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