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菌移植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丨医奖会2

肠菌移植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丨医奖会第五期IBD专题讨论会(厦门)

作者|范燕云(医院)

编辑|郗鹏(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IBD专委会)

“第五期ClinicalMasterClass专题讨论会”,于年6月24日在美丽的厦门召开,会议主题是“IBD与血栓栓塞性疾病”。

本次会议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炎症性肠病专委会主办、医院王琳教授胡益群教授领导的IBD团队承办。

本期“大师班”以IBD与血栓栓塞性疾病为主题,邀请了多位IBD专家,结合临床实践展开的充分讨论,以期提高临床医师提高对IBD患者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

来自医院的黄庆文教授作了“肠菌移植在UC上的应用”的报告,令人耳目一新。

黄庆文教授对肠菌移植的理论基础做了全面的阐述,并通过实际病例的分享,使大家感受到了肠菌移植治疗的魅力所在,为肠菌移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治疗难治性UC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专家讲课

肠菌移植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讲者:黄庆文教授

单位:医院

首先,黄庆文教授分享了一例激素依赖的轻症UC、一例激素、硫唑嘌呤无效的重症UC患者肠菌移植后临床缓解达到黏膜愈合的病例,以及一例重症UC肠菌移植无效的病例,引出了对肠菌移植治疗UC的思考。

IBD的发生是肠道微生态、遗传易感基因、机体免疫、环境(包括饮食)等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肠道菌群是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键媒介。

肠菌移植治疗UC的原理在于恢复肠道微生态与肠黏膜免疫的“稳态”。

肠菌移植使接受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增加,供体的每克粪便包含了近细菌,同时覆盖了病毒、真菌、古生菌,保证菌群的丰富度,不同于益生菌,供体菌群可在患者体内长期定植。

本中心的初步研究显示,肠菌移植治疗UC的总体有效率85.7%,临床缓解率57.1%,已复查内镜的患者,黏膜愈合率66.67%,不良反应9.5%(为腹痛、腹泻,与饮食有关),无严重不良反应。

测序结果提示,整体上,移植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群落结构与供体更相近,组内差异太大。移植有效组的肠道菌群丰富度、多样性显著升高,移植前、移植后以及供体的肠道菌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患者肠道菌群在移植后向供体靠近。

患者移植后与移植前的差异/特征性菌群,包括是乳酸菌、颤螺菌、梭菌等增多;放线菌、柯林斯菌降低,并且菌群移植后,在物种界水平均能观到菌群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古菌和真菌类群,提示真菌等种属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值得进一步探索。

移植无效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在移植前、后变化不明显,在移植前其菌群结构和多样性与供体相近,提示移植的效果与移植前供体与受体菌群的差异性相关。

移植有效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在移植前低于供体和无效组,菌群结构与供体差异明显。该结果提示,移植前对患者和供体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和匹配,有望提升菌群移植的成功率和有效性。

对于肠菌移植治疗UC尚有许多需要讨论之处。

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移植,本中心的经验,对于标准治疗失败或无应答,存在激素依赖或合并CDI感染的患者,肠菌移植的效果较好,移植前肠镜检查排除肠道深大溃疡、狭窄、病毒感染等。

应注意疗效的评估和随访,疗效的评估包含症状、Mayo、CRP\ESR\钙卫蛋白、肠镜等,对患者进行随访进而确定疗效的持续时间和移植的间隔时间。

优化肠菌移植的治疗途径,如肠菌胶囊和肠菌冻干粉的研究,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服药便利性。优化供体质量、选择适配供体,同病异供体、异病特异性菌群组合治疗,特异性菌群的分离培养、组合的研究为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基础。

此外,规范肠菌移植的标准化程序,也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以上就是对于黄庆文教授的讲课内容分享,更多会议精彩内容将陆续呈现!

医奖会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atwallinside.com/jclf/32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