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的作用及案例

Clickonthebluewordsaboveformoreexcitingcontent点击上方蓝字东焱养生,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汉张仲景《伤寒论》理中丸加附子。

本品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本方共由5味药组成。用于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方中附子、干姜大辛大热,温中散寒共为主药;党参甘温入脾,补气健脾为辅药,白术健脾燥湿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合用,可使寒气去,阳气复,中气得补,共奏温中健脾之功。

附子为君药。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回阳第一要药”,从附子的生长周期来看,冬至时栽种,夏至时收获,附子已秉足天地一岁之全阳之气,心为纯阳之剂,大辛,大热之品。大补阳气,还能散寒。治疗阳虚、阳脱必需之药。理中丸,理脾胃,调理脾胃的意思,由于脾胃虚寒,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脾胃为气机升降之中枢,调理中枢使中枢正常运转。

故附子理中丸能够有效治疗五脏之寒,使寒去而生阳,阳生而体健的功效,可以广泛应用于现代人的虚寒诸疾。

附子理中丸是在《伤寒论》理中丸的基础上加附子演变而成,最早见于宋代《阎氏小儿方论》,并记载于同时期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附子炮去皮,干姜炮,人参去芦,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煎至七分,稍热服之,空心食前。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证。如下利清谷,恶心呕吐,畏寒肢冷或者霍乱转筋。现用于肠炎、腹泻、胃炎、胃溃疡、咳嗽、呃逆、糖尿病、高血脂等。

方解:方中干姜、附子大辛大热,温中散寒;人参甘而微温,补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所谓附子无姜不热,干姜附子合用则温里散寒之力愈强;白术人参合用则健脾之力倍增。诸药相合,温补并行,共奏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之功。

因此,附子理中丸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虚而致的发热,效果甚佳。

发热

曾某,男,52岁,年12月29日因出血性中风后认知下降、四肢乏力伴发热1年余入院。患者年1—7月于外院住院,康复期间反复发热,最高体温39.0℃,查结核杆菌γ干扰素、结核杆菌、血沉、C反应蛋白等相关检查,未见阳性指标。入院后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6.7~39.0℃,夜间热甚,以凌晨2点温度最高,清晨体温开始下降,下午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住院期间常规予以抗感染、冰敷、补液等治疗,发热未见好转。前医认为本病病机为阴虚内热,治以养阴清热,先后予以白虎加人参汤、青蒿鳖甲汤加减等治疗,热势未见好转。

年1月7日一诊:患者神清,精神差,身体粗壮,言语尚清晰,发热情况同入院时,纳眠一般,四肢乏力,下肢为重,且四肢冰冷,舌淡、苔白腻稍厚,脉沉弱。诊断为内伤发热,证属阳虚,治以温补中阳、行气燥湿化痰为法。方以附子理中丸加减。处方:熟附子、干姜、茯苓各15g,白术30g,炙甘草5g,砂仁20g,法半夏10g,1剂,当晚煎煮后即服,嘱值班医生停用冰敷,停补液。

1月9日二诊:1月7日晚上体温由39℃降至37.0℃。1月8日未予中药,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查患者苔白微腻但较前变薄,脉沉弱。热势已退,效不更方,继续予上述原方3剂。并嘱患者平时禁食生冷,以护中阳。

1月12日三诊:患者过去3天体温正常,未诉明显不适,予出院继续康复治疗。随访3月,体温未反复发热。

按:久病发热不可滥用冰敷等物理降温,冰敷降温原为临床高热的快速降温法之一,只可救急,不可久用,久用必伤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一伤,百病由生。此外,患者身体粗壮,发热当为高热,今发热最高为39.0℃,热势不高。加之发热1年余,迁延不愈,经曰:“久病必虚”,病性当属虚。患者发热夜间热甚,白天热退,虽时值冬日,但广州白天温度仍达25℃,晚间低至12℃,白天阳气盛助阳抑阴,故白天热退,夜间寒气重助邪,正邪交争,故夜间热甚。患者发热,四肢冰冷,无鼻塞流涕,无恶寒身痛,舌淡苔白腻稍厚,脉沉弱,知其为阳虚发热,病位在中焦,而非阴虚。《医法圆通》云:“凡阳虚之人,多属气衰血盛,无论发何疾病,多缘阴邪为殃,切不可再滋其阴。若更其阴,则阴愈盛而阳愈消,每每酿出真阳外越之候,不可不知。”故前医用养阴清热之品无效,其因在此。

腹泻

胡某,男,32岁,年12月10日因“反复腹泻1周”就诊。患者近1月每天早晚服用鲜榨橙汁1杯,1周前突然出现腹泻,呈水样便,每天5~6次,肠鸣音亢进,腹痛即泄,泄下痛减,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舌淡、苔白,脉沉细。患者为医生,查血常规、血沉、粪便常规、痢疾、霍乱弧菌未见异常;自行服用蒙脱石散、黄连素2天,腹泻未见好转,后补液治疗3天腹泻未见明显好转,遂求治于笔者。诊断:泄泻,证属中焦虚寒。治以温中健脾,扶土制水为法。方以附子理中丸加减,处方:制附子(先煎30min)、干姜各15g,白术、党参、炙甘草各10g。3剂,水煎服,每天1剂。嘱患者忌生冷,注意保暖。3天后复诊:诉当日服药后腹泻减至3次,第2天减至2次,现已无腹泻。后患者天冷未敢再喝橙汁。随访1月,未再出现腹泻等不适。

按:鲜榨橙汁补充维生素C本无过,然时值冬日,须知冬日阳气已内藏于体内,此时服用生冷之物本应慎重,然患者每天一杯橙汁下肚,如寒水侵袭中焦,先伤中阳,后伤肾阳。先天后天一伤,则呈土崩之势,泻而不止。患者年富力强,阳气正盛,故喝橙汁一月余方出现腹泻稀水样便,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中焦虚寒、土不制水之证,《伤寒论》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故此时以附子理中丸治之,可使寒去而脾运,阳温而泻止。

主要功效

方中附子温阳祛寒,配以干姜温运中阳,白术健脾燥湿,党参益气健脾,甘草补中扶正,调和诸药。诸药配伍,有温阳祛寒,益气健牌之效。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

临床应用

1、慢性胃病:主要表现见于面黄神疲乏力,纳食少并饱胀不舒,舌质淡白无华,苔薄白,脉现沉细的患者。

2、慢性胃溃疡:主要表现腹痛绵绵不舒,受寒则剧,遇暖则舒,食少眩晕乏力,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现缓细的患者。

3、慢性腹泻:主要表现腹泻经久不愈,时好时发,饮冷或受寒后即痛而泻,泻者或水样或完谷不化,舌质无华胖润,舌苔薄白,脉现沉紧的患者。

4、男性不育:主要表现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累及肾阳不振而畏寒肢冷,结婚多年而没有生育,舌质淡白,边缘齿痕,舌苔薄腻,脉现沉弱的患者。

5、妇女盆腔炎:主要表现为受凉受寒后即少腹疼痛隐隐,月经延后,经量少,平时易怕冷,舌质淡白,苔薄,脉现细弱的患者。

6、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经久不愈,伴痰液清稀及喘息,神疲乏力,饮食不香,舌质淡润胖大,舌苔白,脉现沉弱的患者。

附子理中丸是在《伤寒论》理中丸的基础上加附子演变而成,最早见于宋代《阎氏小儿方论》,并记载于同时期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附子炮去皮,干姜炮,人参去芦,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煎至七分,稍热服之,空心食前。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证。如下利清谷,恶心呕吐,畏寒肢冷或者霍乱转筋。现用于肠炎、腹泻、胃炎、胃溃疡、咳嗽、呃逆、糖尿病、高血脂等。

方解:方中干姜、附子大辛大热,温中散寒;人参甘而微温,补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所谓附子无姜不热,干姜附子合用则温里散寒之力愈强;白术人参合用则健脾之力倍增。诸药相合,温补并行,共奏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之功。

因此,附子理中丸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虚而致的发热,效果甚佳。

发热

曾某,男,52岁,年12月29日因出血性中风后认知下降、四肢乏力伴发热1年余入院。患者年1—7月于外院住院,康复期间反复发热,最高体温39.0℃,查结核杆菌γ干扰素、结核杆菌、血沉、C反应蛋白等相关检查,未见阳性指标。入院后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6.7~39.0℃,夜间热甚,以凌晨2点温度最高,清晨体温开始下降,下午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住院期间常规予以抗感染、冰敷、补液等治疗,发热未见好转。前医认为本病病机为阴虚内热,治以养阴清热,先后予以白虎加人参汤、青蒿鳖甲汤加减等治疗,热势未见好转。

年1月7日一诊:患者神清,精神差,身体粗壮,言语尚清晰,发热情况同入院时,纳眠一般,四肢乏力,下肢为重,且四肢冰冷,舌淡、苔白腻稍厚,脉沉弱。诊断为内伤发热,证属阳虚,治以温补中阳、行气燥湿化痰为法。方以附子理中丸加减。处方:熟附子、干姜、茯苓各15g,白术30g,炙甘草5g,砂仁20g,法半夏10g,1剂,当晚煎煮后即服,嘱值班医生停用冰敷,停补液。

1月9日二诊:1月7日晚上体温由39℃降至37.0℃。1月8日未予中药,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查患者苔白微腻但较前变薄,脉沉弱。热势已退,效不更方,继续予上述原方3剂。并嘱患者平时禁食生冷,以护中阳。

1月12日三诊:患者过去3天体温正常,未诉明显不适,予出院继续康复治疗。随访3月,体温未反复发热。

按:久病发热不可滥用冰敷等物理降温,冰敷降温原为临床高热的快速降温法之一,只可救急,不可久用,久用必伤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一伤,百病由生。此外,患者身体粗壮,发热当为高热,今发热最高为39.0℃,热势不高。加之发热1年余,迁延不愈,经曰:“久病必虚”,病性当属虚。患者发热夜间热甚,白天热退,虽时值冬日,但广州白天温度仍达25℃,晚间低至12℃,白天阳气盛助阳抑阴,故白天热退,夜间寒气重助邪,正邪交争,故夜间热甚。患者发热,四肢冰冷,无鼻塞流涕,无恶寒身痛,舌淡苔白腻稍厚,脉沉弱,知其为阳虚发热,病位在中焦,而非阴虚。《医法圆通》云:“凡阳虚之人,多属气衰血盛,无论发何疾病,多缘阴邪为殃,切不可再滋其阴。若更其阴,则阴愈盛而阳愈消,每每酿出真阳外越之候,不可不知。”故前医用养阴清热之品无效,其因在此。

腹泻

胡某,男,32岁,年12月10日因“反复腹泻1周”就诊。患者近1月每天早晚服用鲜榨橙汁1杯,1周前突然出现腹泻,呈水样便,每天5~6次,肠鸣音亢进,腹痛即泄,泄下痛减,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舌淡、苔白,脉沉细。患者为医生,查血常规、血沉、粪便常规、痢疾、霍乱弧菌未见异常;自行服用蒙脱石散、黄连素2天,腹泻未见好转,后补液治疗3天腹泻未见明显好转,遂求治于笔者。诊断:泄泻,证属中焦虚寒。治以温中健脾,扶土制水为法。方以附子理中丸加减,处方:制附子(先煎30min)、干姜各15g,白术、党参、炙甘草各10g。3剂,水煎服,每天1剂。嘱患者忌生冷,注意保暖。3天后复诊:诉当日服药后腹泻减至3次,第2天减至2次,现已无腹泻。后患者天冷未敢再喝橙汁。随访1月,未再出现腹泻等不适。

按:鲜榨橙汁补充维生素C本无过,然时值冬日,须知冬日阳气已内藏于体内,此时服用生冷之物本应慎重,然患者每天一杯橙汁下肚,如寒水侵袭中焦,先伤中阳,后伤肾阳。先天后天一伤,则呈土崩之势,泻而不止。患者年富力强,阳气正盛,故喝橙汁一月余方出现腹泻稀水样便,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中焦虚寒、土不制水之证,《伤寒论》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故此时以附子理中丸治之,可使寒去而脾运,阳温而泻止。

7、心动过缓: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心率每分钟介于50次左右,畏寒纳呆,神疲肢冷,舌质淡白,舌苔薄腻,脉现沉缓的患者。

8、慢性肝炎:主要表现为两肋间隐隐不舒,食少不饥,便溏畏寒肢冷,面色淡黄无泽,肝功能超过正常值,舌质白润,舌苔白腻,脉现弦弱的患者。

9、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迁延不愈,时剧时缓,关节肿胀不舒,随天气寒凉变化而加重,兼脾胃差,纳食少,时腹泻,舌质淡润,舌苔薄白,脉现弦细的患者。

10、慢性腰腿痛:主要表现腰腿疼痛经久不愈,遇寒则甚,伴纳少腹胀,面色晦暗无华,舌质淡润,舌苔薄腻,脉现弱细的患者。

11、美尼尔氏综合征:主要表现受寒后眩晕呕吐清水,畏寒纳差,神疲乏力,舌质白淡,苔薄白,脉现缓细的患者。

12、疮疡久不收口:主要表现疮疡滋水淋漓,疮口色淡白,久久而不生肌生肉,舌质白润,舌苔薄,脉现缓细的患者。

13、肥胖:主要表现面色无华,畏寒肢冷,眩晕乏力,食少纳差,舌质胖润及齿痕,苔白,脉现沉细的患者。

14、慢性鼻炎:主要表现受寒后即鼻塞或流涕如清水,伴眩晕乏力,怕冷便溏,舌质淡白润,苔薄,脉现细的患者。

15、甲状腺功能低下: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无力,表情淡漠,形寒肢冷,浮肿,头晕,嗜睡,纳差,腹胀等,舌质胖大,舌苔白腻,脉现沉缓的患者。

注意事项

1、忌食生冷油腻、不宜消化的食物。

2、感冒发热者慎用。

3、孕妇慎用。

4、服药三天症状未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者,医院就诊。

适用于阴寒体质,阳热体质禁用。

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神疲,面色白,肢冷,脉软,尿清,便溏。

判别阴寒体质与阳热体质的纲领:

神——精神萎靡,目光无神,面带倦容。

色——面色晦暗或暗黄,萎黄,或者黄白,无光泽。

形——形体偏胖,肌肉偏松,或有浮肿。

态——喜静厌动,容易疲倦,但欲寐。

平素表现——畏寒喜温,四肢发凉,或腰以下凉冷。大便偏溏,小便清长。口和或喜热饮。

神——亢奋、易烦躁,焦虑,失眠多梦。

色——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多眵,唇红。

形——偏瘦,体格较强健。

态——亢奋、好动。

平素感觉——口干口苦,喜凉恶热,喜冷饮。皮肤常有疮疖。便干,小便短赤。

凡是阳热体制,都不适合不用。

五禁——面赤;舌红苔黄燥;谵语,狂,心烦乱;尿短赤,脉数实。

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此外,本品偶可引起心律失常,面部浮肿及舌头卷缩,失去味觉等症状。

主要有镇痛,调节肠道运动,增强体力和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附子理中丸新用摘自《家庭中医药》文/河北·刘健英

附子理中丸是一种价格便宜,历史悠久的常用中成药。传统应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腹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近年来发现,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附子理中丸对下列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1、急性胃肠炎方法是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大蜜丸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白术能缓和肠管蠕动,可减轻腹泻,有健脾之功。诸药合用,故对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型的急性胃肠炎有效。

2、溃疡性结肠炎方法是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1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经用药1~4个疗程后,例中治愈例,好转者ll例,总有效率为98.1%。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1日2次,7天为1个疗程。配方中甘草对胃黏膜的溃疡面有保护作用,并可使溃疡愈合,且有解痉作用,故有缓急止痛,调和脾胃之效。

4、小儿慢性腹泻口服附子理中片,每日3次,3~5岁者,每日2片。6~8岁者每次4片,9~13岁者每次5片,14~15岁者每次6片。经用药7~14天后,87例中治愈69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97.7%。其治疗机理是该品能调整消化功能,增进食欲,缓解腹痛,减轻腹泻。

5、男性不育症内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1日2次,15天为1个疗程。经用药后,37例中痊愈者30例,好转者5例,总有效率为94.6%。该品能振奋全身机能,改善机体全身状况,有强壮补养之功,故治疗男性不育症有良效。

6、脚气病按附子理中丸原方药物研为细末,过目筛,用时加蜂蜜调成膏状或直接用附子理中丸加少量开水调糊,涂敷于患处,纱布覆盖,每日换药3次。经用药1-5天后,例中痊愈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8.3%。

特别提示:孕妇慎用附子理中丸。

一着凉就拉肚子服附子理中丸(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田栓磊博士)

在慢性腹泻患者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一般都在着凉、吃冷食或寒凉食物后拉肚子,平时手脚总是凉的,肚子也怕凉喜暖,捂个暖水袋就觉得舒服。中医称之为脾肾阳虚,治疗这种病症的代表中成药就是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是一个温阳散寒,健脾益气的药方,由五味药组成。附子和干姜合用,能增强温阳散寒的作用;党参和白术是健脾益气的好搭档;炙甘草则主要发挥调和药性的作用。该药主要用于寒邪伤脾胃或脾胃虚寒所导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发冷的病症。

《生命时报》(-03-22第14版)

罗大伦:附子理中丸治疗案例

先从两个例子说起吧。

一个是自己母亲的,有一次,几年前,是春天还是秋天我也忘记了,总之是春秋的时候,我给家里打电话,听到母亲有气无力的,问怎么了,母亲说,最近胃痛,总是感觉隐隐的作痛,吃什么都没有胃口。

当时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再一想,反正母亲自己也是医生,就自己判断吧,于是就没有多去关心。

结果,这个病就一直缠绵了下来,期间母亲服用了许多的疏肝和胃等的药物,母亲怕是胃癌,医院检查了很多次,连胃癌的影子都没有,于是接着治胃病,都没有效果,眼看每天都难受,甚至最后都开始邮购药材了,有亲戚说是吉林哪里有个诊所,什么胃病都能治疗,于是就汇款,给邮寄来了些自己做的胶囊,母亲认真的服用,结果疗效一般。

这事儿大约持续了一个月吧,直到我回家了,看到了母亲,还在难受,我其实连脉都没有诊,舌头也没有看,我只是在下车的时候感受了当地的温度,然后看到母亲穿衣服的方式,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原来,当时的沈阳已经很凉了,母亲老太太爱美,穿的衣服是个对襟的,扣没有系上,这样胳膊处的衣服是双层的,但是前胸的是单层的。

于是,我就立刻出去买了一个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然后我告诉母亲,只吃一丸,就可以好。

母亲认为我太轻率了,这么严重的病,你说一丸就好,这不是太不靠谱儿了吗?当时是用完全不相信的表情吃这个药的,现在仔细回想一下,似乎是当时就不想吃,但是为了给学医的儿子一个面子,就勉强吃了一丸。

但是,对于我来说,确是有把握的,这样的情况我见过很多了。

结果,这个附子理中丸一丸下去,令母亲没有想到的是:折腾了一个月的这个胃痛,就此就消失了,后来基本没有犯过。没有再服第二丸。

母亲的这个病,就是寒邪伤到了胃部,导致寒凝胃脘,大家都考虑治疗胃病要疏肝和胃了,忘记了这个寒邪。

母亲当时很欣喜,但是我却为之恻然,母亲竟然为这个寒邪遭了一个月的罪,我如果能多回家看看,母亲该少受些天的罪啊。

但是,天下有千万个父母,谁能看得过来呢?惟愿为人子者,大家多懂得些中医的知识。

再举个例子,是昨天发生的,为什么我想起来提醒大家呢,就是因为昨天的这个事情。

昨天下午我从外地刚刚回到家里,一位多年的朋友就给我打电话,她要马上到我家见我,说最近很不舒服。

我当时正想倒头大睡,接了电话,只好振作起来,我的这位朋友是个演员,她来了以后,叙述了自己的情况,原来是前些日子去海边了,下海玩了一会儿,然后回来后吐了一次,再后来不吐了,但是开始腹胀了,持续腹胀一周左右了,什么都吃不下去,还感觉饿,可是吃了一点就腹胀,无法进食,觉得气胀在里面,无法通气,无法进食,这样下去身体可就不行了。

除了腹胀,其他的没有什么异常的。什么症状都没有。

但是在诊脉的时候,我知道她的手是冰凉的。

她的个子很高,模特身材,但是只穿了那种时装短裤,长长的腿都露在外面。

女孩子时髦,漂亮是漂亮,但是要看气候的变化啊。

当时因为她的舌苔薄白满布,于是我分析她有湿气,于是开了白蔻仁,配了点焦三仙(全都是六克)。

然后我告诉她,同时买附子理中丸一盒,服用一丸。

傍晚的时候,她来了电话,说服用了一丸以后,觉得肚子里的气已经通了,不再胀满了。

看来见效就是很快的。

其实,这样的事情我会遇到很多,在春秋天气变化的时候,这个季节的特点是:白天很热,让人又吃雪糕又扇扇子的,但是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有问题,但是部分体弱人群如果不注意,会被寒气伤到。

那么,什么是寒邪呢?我们中医教程的定义是: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其实,不用多说,地球人都知道这个寒的意思,火星人在冬天的时候对此也感受深刻。

这个寒邪,本来为冬令之主气,但是,千万不能教条,其他季节也多,甚至任何季节都有,现在夏天也尤其的多,因为有空调的存在。

在中医里面,被寒邪伤到,有伤寒与中寒之别,一般如果体表被寒邪伤到,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几瓶冰啤酒,直接把脏腑给冰住了,这叫中寒。

那么,都有哪些感受寒邪的途径呢?方式很多,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比如:淋雨、下水着凉、衣单、露宿、空调、饮食冷。

寒邪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这个话也应该如下理解,阳气弱的人,更是要躲着寒邪,一般体表感受的伤寒还好说,最难受的是那个中寒,直接往里面走的那个,一般危害比较大,主要是有隐蔽性,会和其他的内科杂病混在一起,比如我的母亲,,按照一般思路直接就奔疏肝和胃去了。

第二:寒性凝滞。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总是会引起胃肠,腹部等的疼痛,很是痛苦。那么还有客肺、肠胃、心脉,寒凝胞宫等证,这个季节如果老人不注意,就会寒凝心脉,导致心脏的问题,所以春捂秋冻是不适合老人的,老人这个时候就要随时增减衣服。

第三:寒性收引。这个是说寒邪容易造成拘挛的问题。

对于寒邪的治疗,就是寒则温之,在这个领域,中医的火神派理论很有建树。

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一般老百姓能用的附子理中丸吧,这个附子理中丸中国所有的药店都可以买到,是个最常见的方子。

但是,对最常见的方子,我们却未必了解,也未必会用。

这个方子其实是张仲景的理中丸的加味,加上了附子,药的主要成分是干姜和附子,中医说:附子非干姜不温,这两味药放在一起效果特别的好,药里面还有党参和白术、甘草。

这个方子主要是温脾胃的,一般这个天如果着凉,多是脾胃受凉,比如在凉水里嬉耍了,比如腿部着凉了,这都很容易使下肢着凉,还有的人是喝了很多的冷饮,肚子就开始痛,也是这个问题,自个儿把寒邪给灌进来了,也需要这个药。

还有被冷风吹到的,就像我母亲,胃脘被冷风吹到了,所以要注意衣服的前襟。

具体被寒邪伤到脾胃以后,一般都会肚子痛,或者胃痛,同时还会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这个泻大家要注意了,很容易和热泻混淆,中医教程一般说热泻是泻下的大便是黄褐色的,冷泻是泻下青白,但是,其实临床中不是绝对的,很多冷泻的患者泻下也是黄褐,一定要看发病的诱因是什么。

但是,我觉得主要的还要看发病的原因,一般患者自己心里都清楚,自己经历过受寒的经历,所以要多问问,我们自己也要多想想。

对于这种脾胃受寒的情况,我对附子理中丸一般的用法是,只服一丸,一般立刻就会缓解,最多两丸,如果没有效果,就不是这个问题,后面的就不用吃了。

如果是寒邪为患,那么一般两丸一定见效,我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见过无效的。可以多吃几丸,一般几丸就够了,多了也不用吃,以后自己注意保护阳气就可以了。

最后,介绍一个大医李东垣治疗白枢判家仆人的故事:那是在李东垣晚年,回到故乡真定以后发生的事情。

那是阴历十月份,真定已经是“小雪薄冰”了,这位白枢判家的仆人,平时就面色不大好,“面尘脱色,神气特弱”,以前就有脱肛这个病,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是“病脱肛日久,服药未验”。

结果这个天气,又倒霉了,开始腹泻了,泻得很严重,是“下赤白,脓痢坐”,而且还有“里急后重”这个症状,这个症状,如果按照教科书上的描述,就是个热痢了,一定是有热毒啊,但是,细节是:“白多赤少”,但是这也容易让人不大容易注意。

这位仆人是痛苦坏了,于是白枢判请来了李东垣大师,大师一看,这位大冷的天,穿得还是单衣服,然后又看了看他盖的被子,也是单的(衣盖犹薄),大师心里就明白了,他说:“这可不是吃肉食膏粱得的病,一定是被寒气伤到了。”

于是,就开了个方子,用了诃子等收涩的药物,同时用了温阳的干姜。

结果,服用了两次,这个棘手的病就痊愈了。

这里,李东垣一眼看到的是这个人穿着的衣服和盖的被子,这是他做为大师,眼力独到的地方,我每次看这个医案,都赞叹不已,心向往之。

武国忠:用附子理中丸治湿疹的故事

一些中成药除了说明书上的功用外,还能治不少病。实践证明它的功效却不仅仅是这些,只要把握了共同的特点和规律,它的使用还可以扩大。

一天,一位数月未见的老友忽然打来电话,说是想要找时间聚聚。我心里就犯嘀咕了:“这家伙好长时间都不联系我,突然给我打电话,该不会又是碰到什么难题了吧?”然而,疑惑归疑惑,我还是很高兴地答应了,毕竟,朋友还是要经常往来的。

一见面,我就愣住了,怎么几个月不见,我这个老友的形象就有了这么大的转变?只见他全没了往日的淡定从容,眉宇间形成一个浅浅的“川”字。仔细打量了一下,我看到他露在外面的胳膊上有散在的红丘疹,个别地方还长有小水疱。顿时,我心里有了底儿:那么忙的老友突然约我出来,或许就是为了这个皮肤病吧!

果然不出所料,我们聊着聊着,老友就开始向我诉说他恼人的皮肤病了:“老武呀,不瞒你说,这次请你出来,就是想让你帮我看看这个。”说着老友掀开了上衣,也把裤管往上捋了一下,身上随处可见散在的丘疱疹。“身上痒得不得了,去医院检查,说是湿疹,我也吃了不少抗过敏药,就是不见好转。”

看着老友一脸的无奈,我问:“最近是不是胃口不怎么样,还有点怕冷,大便也不怎么能成形?”

他一脸的吃惊,说.“这些都让你说中了!你怎么知道我的胃口不好,大便不成形的?”

我笑了:“进门和你握手的时候,你的手脚可不怎么暖和。还有,我刚才帮你把脉看舌头,发现你是锯齿样的舌头,还有厚腻的苔。有这样舌头的人估计没几个胃口好的。再加上你的体型和面色,简直就是典型的脾阳虚证,这样的人没几个大便能成形的。”

老友一脸佩服地说:“您肯定知道怎么治好我的这个湿疹了?明天我就要出差了,您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

我说:“出差喝汤药不方便,你就去药店买点附子理中丸,按照上面的用量服用就行。”

老友按照我的要求买来了附子理中丸,可是看完说明书之后又给我打来了“老武,这个药是治拉肚子的,我就是有点大便不成形。再说这上面也没说可以治疗湿疹?您是不是搞错了?”

我说:“你就吃吧!保证你一周之内湿疹褪得干干净净的。”于是,他出差的时候就带着这个药走了。一周后回来,老朋友见我后乐了,高兴地说要请我吃饭,因为他的湿疹全下去了。









































白癜风丸价格
有什么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atwallinside.com/jcdy/43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