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就有“冬令进补”的习惯,在冬天,内服滋补膏方,强壮身体,到了来年春大,精神抖擞,步行矫捷,思维灵敏,民间也有“冬令一进补,春天可打虎”的说法。近年来,服用膏方之风盛行,不管男女老幼,有病没病,一到冬季均喜服用膏方,但滥服并非好事。故特写此文,以作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膏方是什么?膏方,俗称膏滋,又叫膏剂,以剂型为名,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剂分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内服膏剂,又称为膏方,因其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膏滋药,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儿、伤骨、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
简单来说,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选用君臣佐使药物进行配伍,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一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其中,处方中药物选用尽可能是道地药材,全部制作过程必须经过精细加丁,严格操作而最终为质量上等者。2.什么人适合服用膏方?膏方适用对象主要有三种人:一是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平时无慢性疾病,而容易感冒,长期劳累或压力负担过重而致身体虚弱的人,中老年人,体力不支,精力不够,难以胜任紧张而烦劳的工作;二是慢性疾病已经稳定或病久而全身虚弱的人,或为增强体质而巩固疗效的人。这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糖尿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肾炎、慢性泌尿系统感染、贫血、类风关、夜尿多症、腰腿痛症、男子性功能障碍、精液病、女子月经不调、不孕症;三是康复患者,如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身体极度虚弱的人。
从服用膏方而发挥的作用来看,在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合理服用,可以使少年儿童助长发育、增强智力;可以使中青年增强体质,美容健身,可以使老年人延缓衰老,精力旺盛。同。切忌立一成方而各种人都服,必须进行辨证施治,严格遵照膏方的组成原则,配方并进行精制加工,才能起到理想的作用。
另外要注意的是膏方主要用于慢性疾患而身体虚弱者,如见有急性病灶和感染者,必须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或活动期,如胃痛、结肠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发作者,均不适宜用膏方。
对于平时热毒较盛,又无其他不适的精力旺盛者,或者青少年体质健壮者,一般都不主张服用膏方。3.膏方如何定制?膏方是以药汁煎熬而成,可以滋润五脏六腑,并不是某一局部的补益剂。人的体质状况各不相同:有的人气虚,有的人血虚,有的人阴液不足,有的人偏于某一脏腑虚损不足,各种症情并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有些药店只为图利,用膏方辅料熬制所谓固元膏,既不是根据人的真实身体状况定制,又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怎么可能固元?又有一些人知道膏方可以进补,随便找一张所谓的“十全大补膏”,贸然服用,但是往往并没有什么效果,甚至反而会引起不适。
因此,想要服膏方,应该选有经验的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仔细研究症状、虚实,才能订立对症的膏方,方方面面都应该照顾到,才能起到强身保健、祛病延年的功效。
4.服用方法及忌口有哪些?服用方法:每早晚各挑一匙,开水冲服,早晨以上午十时为宜,晚间以临睡为宜。
服膏方之时,忌食萝卜及蟹二物。阴虚体质的人,如有内热,须忌辛辣食品;阳虚体质的人,须忌服寒凉食品,如柿子、黄瓜等。其他食品均不忌。患者服膏方前或服膏方过程中,遇伤风感冒、食滞者,应暂停使用3~5日。伤风感冒后,常会影响胃肠功能,而食滞则更易导致消化不良。此时,再服膏方,尤疑是雪上加霜,中医称恋邪不去。否则伤风感胃、食滞不会好,还叮见到严重的消化功能紊乱的表现。
如果见到患者有腹胀、胃纳减少、舌苔白腻,或者口苦、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的表现,都是因湿浊内阻,或者湿邪化热,湿热内蕴,气机升降失常所致。假如出现在服膏方前,这可以在服用开胃方时加以芳香化浊,理气和胃或者清化湿热、调气畅中的药物,而在服用膏方过程中,则必须停用膏方,直至这些症状得到改善才可服用。
还有些患者在服用膏方过程中,因体检或进行其他检查时一旦发现有新的疾患,也宜暂停使用,到明确诊断,知道疾患的性质后才可考虑是一否继续服用。5.膏方怎样储存?由于膏方用药时间较长,尽管在冬季,但遇暖冬时就要小心发生霉变了。一般情况下,多放在阴凉处,若放在冰箱冷藏更佳。在每天服用膏方时,应该放一个固定的汤匙,以免把水分带进锅罐里而造成发霉变质。
一旦气候潮湿,或者大气变暖,在膏方上出现一些霉点,此时宜即用清洁水果刀刮去表面有霉点的一层,再放入微波炉中用小功率加温一分钟左右,可以杀死霉菌。当然,如果霉点很多且在膏面的深处也见有霉点,这样就不能服用了。6.发生不良反应怎么办?膏方是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切合个体而定制的,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但是,也有少数人服用膏方后,会出现这样几种不适,但属于正常情况,只需稍作调整即可继续服用:
①滋腻呆胃,纳食减少。有的不思纳食,腹部胀满。②齿浮口苦、鼻衄、面部升火、大便秘结。③第二年春夏时感到不适、厌食、困倦,入夏怕热,也有出现低热、皮疹、齿浮、便秘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以在刚开始服用几天时出现,也可能在第二年春夏才出现。防治这些不良反应,首先在服用开路药时要注意,尽可能祛除湿浊,服用几大后就出现不思饮食、腹胀时调整好胃肠功能。应该暂停服用,改服1~2理气和胃消导药后如见齿浮口苦、后放入膏方中,鼻衄升火时再少量服用膏方,慢慢增加。,把清热泻火解毒通腑药煎好一起服用以纠偏差。——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