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炎热啦!宝爸宝妈们终于可以带着宝贝出去撒欢了!可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多是细菌的高传播区。那你知道春夏交替是哪个传染病高发期吗?
手足口病
手足口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等。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临床表现普通病例表现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不痛、不痒、不结痂、消退后不留痕迹;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
在发病2~5天左右出现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当患儿出现下列表现时,应警惕为重症患儿,医院就诊:持续高热,头痛、呕吐,精神反应差、嗜睡、抽搐,肢体无力、急性偏瘫,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心率增快,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发绀、出冷汗。
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红眼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在夏季、高热、高湿条件下,极易导致大流行的急性传染性眼病,要特别引起重视。作为四大传染病之一的红眼病,医学名称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在夏季、高热、高湿条件下,极易导致大流行的急性传染性眼病,要特别引起重视。在病原学上分析,导致急性结膜炎(红眼病)的常见病毒有两种分别是:肠道病毒70型(EV70)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CA24v)。近年来,国外报道的流行病毒株多为CA24v。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剧、双眼发病,眼部刺激症状重、常伴有明显的结膜下出血。
症状及传染途径
急性结膜炎的主要症状
急性结膜炎(红眼病)的临床表现为潜伏期短,接触病毒后一般于12-24小时内即可发病,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主要症状有眼红、刺痛、异物感,伴畏光、流泪及水样分泌物,有时为血性分泌物。检查可见眼睑及结膜水肿,结膜明显充血,常见点、片状结膜下出血。早期即可出现角膜上皮多发性点状剥脱,但上皮下浸润少见。睑结膜、穹窿部结膜可见滤泡增生,偶见伪膜形成。耳前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自然病程7-10天,一般无后遗症。但极个别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下肢弛缓性麻痹、面神经麻痹等。
急性结膜炎的主要感染途径
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最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另外接触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洗脸用具、电子游戏机、电脑的键盘等,或到病人接触过的泳池、浴池等地方游泳、洗浴,都有可能感染此病。
急性结膜炎的预防方法
医学上称急性结膜炎(红眼病)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往往通过接触病人眼分泌物或泪水沾过的物件(如毛巾、手帕、脸盆、水等),与急性结膜炎(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擦眼睛等,都会被传染,最终造成急性结膜炎(红眼病)的流行。夏秋季节,因天气炎热,细菌容易生长繁殖,非常容易造成大流行。既然我们知道急性结膜炎(红眼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就完全可以预防和防止流行。
(1)如果发现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应及时隔离,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
(2)要注意手的卫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
(3)患急性结膜炎(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4)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手液或肥皂洗手。避免用手揉擦眼睛十分重要。
为了增强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意识,确保幼儿身体健康,给入园幼儿创造一个整洁卫生、安全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在传染病高发期间,我园将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加强幼儿的晨检工作。保健医每天对入园的幼儿进行晨检。班级教师对进班的每名幼儿进行二次晨检,每日保健医都对各班级进行全日观察及传染病排查工作。如发现异常幼儿,通知家长带幼儿到相关医疗部门进行检查,请家长理解并积极配合。
2、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工作制度,认真做好桌椅、地面、空气、门把手、毛巾、被褥、玩具等的卫生消毒工作,每天保证室内通风,孩子离园后紫外线灯消毒一个小时。严格按照卫生监督部门指导的消毒用品用量对活动室、卫生间进行预防性消毒。每周五在幼儿离园后都会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确保幼儿在园的安全。
3、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会中、大班幼儿边说七步洗手的儿歌,边会用七步洗手的方法洗手,宝宝班幼儿会用七步洗手的方法洗手,提醒幼儿多饮温开水。
4、积极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保证幼儿每天一小时户外活动时间。从而增强幼儿的抵抗疾病能力。
5、幼儿园为幼儿制定了营养、美味、丰富的营养配餐。
6、幼儿园集体创设卫生保健宣传板。
01
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每天用湿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是因为抵抗力弱,耐寒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建议家长从春天起用冷水为孩子洗脸,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
3、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很多家长把孩子包裹得很严密,误以为这样就不会得病。其实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动,一活动就汗水淋淋,风一吹就易感冒。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
4、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给孩子喝水也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5、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6、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
7、孩子被褥、衣物、毛巾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食具玩具和便器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传播。
8、家长坚持入园前和回家后给幼儿自查,发现异常例如:口腔有溃疡、皮肤有皮疹或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与幼儿园联系。
9、加强幼儿体格锻炼,坚持上幼儿园,早睡早起,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同时要注意幼儿在家的饮食卫生,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不吃不洁饮食。
10、加强家园沟通,及时交流幼儿的健康状况。
愿可爱的宝贝们每天健康快乐成长,疾病少少,身体棒棒!!!
联系我们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个好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