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说到抗生素滥用,最常被提起的理由便是大量使用抗生素所导致的细菌耐药,但是,细菌耐药似乎是一个过于“久远”的事情,人们会想,就这一次多用点又会怎么样呢,其实,一次的抗生素大量使用可能会引发腹泻,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肠道的细菌种类,肠道的正常菌群有多种,这里面包括对人体有益且一般情况下作为优势菌群存在的有益菌,潜伏于肠道寻找机会引发疾病的条件致病菌,以及偶然出现在肠道的过路菌。平时,这三种菌群保持着平衡的状态,不会引起疾病。
我们知道,抗生素是“消灭细菌”的,诚然,正常情况下抗生素杀灭的是人体内的致病菌,但是,当抗生素使用方法不当或时间过长,且存在患者身体情况较差等因素时,过量的抗生素会导致肠道有益菌群减少,而导致致病菌群和过路菌成为优势菌群,引起发热、腹泻、水样便或血便等表现,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AD)”。
AAD是最常见的医源性腹泻,其发病因素尚不完全清楚,除上述原因外,一般认为也与抗生素所致的糖和胆汁酸代谢障碍以及免疫反应有关。
据统计,根据所使用抗生素种类的不同,不同报道中,AAD的发病率为5%-39%,老人和儿童尤其高发,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一半以上的AAD与该菌有关。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一旦怀疑AAD的发生,大便的涂片或培养是最快速有效的明确诊断的方法,当然,首先要排除其他如痢疾、结肠炎等引起腹泻的疾病。
确诊AAD后,首先当然是要停用相关的抗生素,并针对腹泻进行对症治疗,同时,给予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的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如果腹泻十分严重,可能还需要给予其他种类的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预防AAD的关键,抗生素的使用原本是为了治疗疾病,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适得其反,“引病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