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对糯米有着谜之热爱。
从小桥流水的江南,高山险阻的云贵到背山面海的岭南,跨越山海,形态万千的糯米食物从来都是南方人的心头好。
北方人在面食上登峰造极,而南方人则把米食演绎得出神入化。
▲如果说黄河流域的小麦是北方人的主食之光;那原产于长江流域的糯米就是南方人的快乐之源。
南方人发明了这么多糯米的吃法,你最中意哪一种?
杭州
每年立夏全村搭起土灶就为烧这碗糯米饭
▲豌豆糯米饭「夏饼江鱼乌饭糕,酸梅蚕豆与樱桃,腊肉烧鹅咸鸭蛋,海狮苋菜酒酿糟」。杭州人在立夏关于吃的讲究很多,但一定要吃立夏饭。
杭州人吃的立夏饭分两种,一种是豌豆糯米饭,另一种是乌米饭。
前两天立夏,城西的骆家庄村民就搭起土灶,露天做起了「豌豆糯米饭」。
笋丁、糯米、咸肉、豌豆,四种江南最常见的简单食材同蒸,热气氤氲,荤素交融,不用精心配比、调味,蒸熟就是一锅好饭。哪怕是身家千万的土豪,也都赶兴头争抢着要吃这碗饭。
▲土灶台豌豆糯米饭而乌米饭对于杭州人来说,不仅是传承的仪式,也是儿时美好的回忆。有多少个杭州人不是听着「吃过乌米饭,不被蚊子咬」的话长大的?
▲乌米饭用南烛叶搓汁浸泡糯米三四小时,蒸熟撒糖即可。人们相信吃了野生植物染色的糯米能防虫驱蚊。
老底子的乌米饭,要用粽叶包着,加的不是现在的白糖,而是糖桂花和糖霜。
这一碗立夏吃的乌米饭,要从去年深秋就开始酝酿。经过冬春两季蛰伏的糖桂花,最终在初夏邂逅了乌米饭。
一碗乌米饭、一勺糖桂花,乌米饭的特殊清香衬托着糖桂花的甘甜,初夏最美的甜品也不过如此。
温州
温州人最念念不忘的就是一碗糯米饭
▲温州糯米饭温州商报曾做过一层问卷调查:用一句话证明你是温州人,你会说什么?
有人回答:老板,咸饭甜浆。
咸饭,就是温州糯米饭,也叫炊饭。
温州糯米饭简单方便。盛一碗冒着热气的糯米饭,铺上油条碎,浇上香菇肉臊汤,糯米饭就宣告完成。
温州糯米饭。舀一勺浸满汤汁的晶莹米粒,伴着香菇、肉臊、油条的丰富香气融化在嘴里……出了温州,别地儿还真吃不上。
糯米饭搭配简单,也极为平常地出没在温州大街小巷。
正如广东人出门在外想念的清粥小菜一样,糯米饭也是温州人朴素的乡愁。
宁波
除了年糕,连猪油块都是糯米的,比猪油汤圆罪恶多了
▲黑芝麻汤圆宁波人向来钟爱糯米食物,比如切了片炒青菜的宁波年糕、咬一口黑芝麻馅儿就流出来的猪油汤圆。
比这两样美味食物还要罪恶的糯米制品「猪油块」,早就被人们无情地遗忘。听这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道相当符合蔡澜老师美食观的食物。
▲猪油块,图源带你吃遍宁波先往平底锅上抹一点猪油,立马就冒着热气「滋滋」响起来;再盖上糯米块,里脊、火腿肠再铺个蛋撒些葱花就算顶配。
猪油一煎,再朴素的糯米块都带着香。这是物资匮乏时期人们的饮食智慧,也是植物油难以复制的风味。现在,人们却怀疑猪油不利健康而抛弃了这一习惯。
再端一碗咸香的豆花解腻,丰腴地开启老宁波的一天。
潮汕
猪肠胀糯米,让蔡澜都念念不忘的美食
潮汕人谈到猪肠胀糯米时眼睛是会放光的。
糯米,因其黏性常用来制作各类小吃,潮汕地区也不例外;而猪肠,口感特殊,虽然难登大雅之堂,在会吃懂吃的潮汕人手里也是常见的食材。
但猪肠和糯米的相遇,就是潮汕人天马行空的创举了。
猪肠胀糯米,传统做法需要用大肠中段搓洗至无味,糯米需要加食盐、胡椒、猪肉、香菰、花生、虾米、莲子浸软,填入猪肠煮一小时左右即可。
潮州话里的「胀」字,意思是灌入、填满。这种小食,其实就是将糯米等食材灌进猪肠中,头尾扎紧,煮熟后或蒸或切片煎着吃。
一条完美的猪肠胀糯米,不必刻意追求配料。有钱人家会加腊肠、江瑶柱等,就失去了小吃意义。一般家庭,用心做的话,把花生炸过,加进些猪油渣或干葱,就足够美味。
肠皮也要和糯米等配料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不能私心增减一分。潮汕人形容人说「猪肠胀糯米」,就是说有人衣着太紧,肉嘟嘟,猪肠皮和糯米的关系大概就是这样。
淋上甜酱,配一碗咸菜猪肚汤,这是潮州人远在异国他乡都割舍不下的故乡吃食。
武汉
钟爱糯米的大武汉,随便一种糯米美食都能征服你的胃
▲重油烧梅在早餐之都武汉,糯米也是有资格与热干面同台竞技的主角。
融合面食米食、南北口味的武汉人,并不满足酿米酒、做汤圆、包粽子这些源自南方传统的简单操作。
「包裹」是武汉人对糯米的朋克理解。
武汉人的包裹简单直接,往往在名字里就能体现:「油饼包烧卖」,油饼炸好,趁热包入四个重油烧麦。一口下去层次分明:油饼酥脆、烧麦油润,最后还有带着黑胡椒辛辣味的糯米;
武汉人用这种粗暴的物理方式,同样创造出外酥里糯的口感
▲武汉人用这种粗暴的物理方式,同样创造出外酥里糯的口感
「糯米包油条」,武汉人当然也懂这最经典的组合。一层糯米、一层绵白糖、一勺芝麻,油条掐头去尾保证酥脆,白布一卷,几十秒就是一个白嫩饱满的糯米包油条。
▲糯米包油条还有「豆皮」,武汉街头最市井的食物。店主架出一口大铁锅滋滋地翻炒,食客则排着队算一锅豆皮能分成几份。
▲豆皮一层金黄蛋皮,一层糯米饭,满当地包着豆干、笋丁、青豆、火腿、香干、肥肉丁炒成的馅儿,浇上卤汁,层层渗透,最后还有些点睛的小葱花。
老饕自然能懂豆皮包裹下的武汉灵魂:比起知名度最高的热干面,豆皮才最贴近这个城市的灵魂,滚烫的、野生的,轰隆隆地朋克着。
除了武汉人独特饮食催生出的各式早餐,传统的糯米小吃在过早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糯米鸡、重油烧梅、欢喜坨、酥饺、糊米酒、炸糍粑……糯米的热气蒸腾下,没有人能在武汉饥肠辘辘地开启新一天。
▲▲糯米鸡苏州
在苏州人手中糯米有最多花样
▲桂花糖藕苏州地处太湖之滨,千里的青绿田畴,尽是水稻桑麻。
长江流域原是糯米的原产地,处在下游鱼米之乡,自古精于饮食的苏州人对糯米的创造就更丰富
软糯粘牙的桂花糕、甜蜜的糯米糖藕、馅大卤多的炒肉团子、香糯Q弹的赤豆圆子、包进虎皮鸡蛋的血糯米粢饭团……在苏州人眼里,糯米不仅是主食,也是完美的甜点小吃。
▲苏州炒肉团子▲苏州炒肉团子
看起来糯米无所不能,其实背后是江南人对食材的极致追求。
糯米不仅贯穿了苏州人的日常生活,更参与到特定时令中,成为苏州人顺时而食的仪式感。
▲桂花糕用粒大饱满的太湖晚熟糯米,搭配金桂、栀子酿酒,轻微发酵,2度即可。糯米的醇与桂花的香,形神相融,只消一口就能品到挽留不住的秋香。
▲桂花冬酿有人说,只有苏州这种气质温润的城市,才会出现如此的饮料。
芜湖
在吃糯米这件事上,芜湖人最有发言权
芜湖,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长江来到这里还转了个90°的弯。
见惯了稻米的芜湖人,吃糯米这件事上,当然最有发言权。
▲芜湖赤豆酒酿。年,政府曾统计过芜湖码头的民船,一共有条,一年运的米袋连起来都不知道可以绕地球多少圈。
小笼汤包酥烧饼、糯米烧卖牛肉面……芜湖云集四方客商,早餐种类丰盛。但如果问一个芜湖人必须要吃的是什么,十有八九都会说「渣肉蒸饭」。
「渣肉」其实是粗犷版的粉蒸肉,一人一碗,既是饭又当菜。
除了主角渣肉和糯米,蒸饭的码子倒也简单,只有事先蒸熟的豆皮和土豆。井然有序躺在盒子里,最后还要浇一勺卤汁来提亮提亮灵魂。
塞一大口入嘴,学生时代的满足感油然而生。糯米粘糯不烂糊,土豆和豆皮又恰到好处提供着丰富的口感。等吃到渣肉的那一口才叫幸福:有糯米的包裹,肉更酥嫩鲜香。图源
一大口美食榜不知道是不是顺长江而下的江西人给芜湖带来这一美食,总之它在芜湖落地生根,廉价地满足着劳动力和学生时常饥饿的肚皮。
这样一份满配顶饱的渣肉蒸饭,也不过十元钱。图源
一大口美食榜除了渣肉蒸饭,稻米的印记同样深刻地留在这座小城。
贵州
可能是全中国最好吃的糯米饭
▲贵州糯米饭据说,贵州的早上基本有两种人:一种是吃糯米饭当早餐的,一种是不吃早饭直接去建设四个现代化的。
别提什么丝娃娃、洋芋粑粑,在贵州早餐之王糯米饭面前,统统都没有牌面。
每天清早,卖糯米饭的嬢嬢们都会推着小车准时出没在大街小巷。食客站定,喜好忌口一通交待;嬢嬢们则手脚麻利,几十秒就提出一袋糯米饭。
贵州人说,吃了糯米饭中气才足。
秦汉时期,糯稻自长江流域南迁而来,很快在西南山区落地生根,成了山区人民的主食。到清代依然如此:「黑苗,食惟糯米,舂之甚白,炊熟成圈,以手掬食。」
一份贵州糯米饭,不仅成了早中晚抵挡饥饿的在最佳选,更是西南山区稻禾文化的日常体现。
四川
给四川人一把糯米,他们还给你一桌子小吃
▲红糖糍粑,图源微博
YOOOOOMA如果说食物代表了一个地方的脾气,那四川绝对是火锅没跑了。
沸腾的红汤一如四川人民热情暴躁的性格,只有在糯米小吃面前,他们连说一句「巴适的板」都带着放纵后的柔情。
给四川人一把糯米,他们能还给你一桌子小吃。
糍粑冰粉
四川人的传统糯米观里,一定要搭配红糖。毕竟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既是稻米的产区,也是重要的产糖区。
比如吃川渝火锅必点的「红糖麻糍」。长条形的糍粑过滚油炸至金黄,整整齐齐堆成小山,撒上黄豆粉、浇上红糖汁,脆糯解辣,几筷子下肚转头又可以鏖战火锅。
红糖糍粑,图源
吃货研究所叶儿粑就是属于四川人民的青团。小巧玲珑,一口一个,四川人和数千公里外的江浙人也能达成共识。
叶儿粑是由糯米粉蒸熟而成,水分更足,因此口感也更粘
四川坝坝宴上当之无愧的硬菜「甜烧白」,糯米饭上盖满了夹着红豆沙的肥厚五花肉,一同蒸制,豆沙的甜香和猪肉的丰腴交相辉映,一口便能满足一年的期待。
▲甜烧白▲甜烧白
饭后甜点,糯米也可以是实力担当。糍粑冰粉、坨坨汤圆、红糖醪糟汤圆……四川人的糯米小吃,分分钟都能安排出一桌子。
长沙
蒿子粑粑,糖油粑粑…长沙人的童年是糯米味的
▲糖油粑粑每个湖南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一家街头的糖油粑粑店,飘着热油和焦糖香。闻着香,也好看。攥着钱等老板现炸糖油粑粑,对小孩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街边炸的糖油粑粑,出锅就要吃,不能等。糖油粑粑一旦冷掉,会迅速结出一层硬壳,失去了脆生,咬起来极其费牙。图源水印
一元钱一个,刚出锅的糖油粑粑金黄油亮,咬一口糖丝还能拉的老长。酥脆外壳里头白嫩的糯米团,也软的黏住了嘴巴。
「一碗糖油粑粑下肚,脚下生风惹人妒」。湖南伢子再风风火火,遇到糖油粑粑也必须慢下来,
享受完再急匆匆地上路。
粑粑,是西南三省和两湖地区对稻米制成的饼状食物的叫法。
广东
糯米鸡!广东早茶代表
▲和武汉人用糯米块炸出类似鸡块的糯米鸡不同;广东人的糯米鸡是实打实的糯米、鸡肉和蔬菜的组合,传统糯米鸡一只就有三四两饭。
和虾饺、肠粉、凤爪并称早茶四大天王之一的糯米鸡,是里面最顶饱的一种。
糯米鸡最诱人的一刻发生在打开荷叶包时。荷叶的清香、糯米的谷香、鸡肉的荤香、香菇的鲜香同时窜出来,还有的会加入猪油渣、笋丁、虾米等,味型就更加复杂。
▲糯米鸡起源于市井,各家配料因人而异,满满当当不偷工减料才是最大原则。
尝试一只糯米鸡对广东人来说也是一次探险,借用《阿甘正传》里的名言:「人生就好似拆糯米鸡,你永远唔知入边系咩」。
文章来源:24季私享家,版权归原创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