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当代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科霍丽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近年来UC在我国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情迁延反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水杨酸制剂是治疗轻-中度UC诱导与缓解的首选药物,柳氮磺吡啶(SASP)由于其较多的副作用在临床上已逐渐被美沙拉嗪制剂(5-ASA)替代。远段UC(降结肠-乙状结肠连接部以下的结肠炎,包括直肠炎),由于病变范围局部,目前主要选择局部治疗(栓剂或灌肠剂)或全身治疗(口服制剂),局部治疗由于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且副作用较小,局部浓度较高,已逐渐在临床上形成共识。本课题将进一步证实美沙拉嗪灌肠液(商品名,莎尔福灌肠液)治疗轻、中度远段UC的疗效优势及不良反应,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肠黏膜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将38例轻、中度活动期远段UC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9例,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灌肠液(莎尔福灌肠液4g,QN)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1.0g/次,Qid)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结肠镜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及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其治疗前后结肠黏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通过两组患者比较,结肠镜下评分、DAI指数及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肠黏膜iNOS平均灰度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轻中度远段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性高、症状缓解快的优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