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包括食管胃静脉曲张、Mallory-Weiss撕裂、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结肠憩室病、缺血性和感染性结肠炎、结肠肿瘤、良性肛肠疾病、动静脉畸形、脑缺血和梅克尔憩室。二、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急性胃肠道出血的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通常根据出血点(近端或远端Treitz韧带)分为上、下消化道出血两类。在胃肠道任何位置发生的急性失血都要求急诊处理。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是住院的常见原因。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对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快速制动,并采取治疗非常重要,依据病因不同,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超过20%。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率也接近20%。
三、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呕血、便血或黑便。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则往往便血和黑便。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来源的便血,急性失血估计可超过ml,但体征和症状因不同原因略有不同。腹痛、腹泻也可能与感染和炎症性肠病相关。胃肠道出血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血容量不足所致晕厥。重要的是,呕吐和便血的量不能作为失血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因为大量的血液可以淤积在肠襻内。除了总失血量,患者的整体健康情况、出血的速率和其他因素也决定其临床表现,以及决定是否采用紧急干预治疗。健康的患者对应急性失血有巨大的代偿能力。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年轻患者,最多2个单位的失血可以很少或没有伴随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方向可以改从皮肤、内脏循环和肾脏流向其他重要器官,如维持脑和心脏灌注。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往往提示大量失血,而出现意识模糊和少尿时,则提示失血达3-4个单位。最后,多达75%或80%的患者会在治疗开始之前自发性出血停止。
四、影像学表现(一)平片腹部平片对急性胃肠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有限。如果有肺病病史,体格检查肺部有异常表现,则需要进行胸片检查。腹部平片对于急性胃肠道出血患者的诊治不起主要作用。
(二)CT对于大量胃肠道出血,CT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图29-1)。良好的图像质量需要口服阳性造影剂或者水,对肠道进行充盈(图29-2)。应同时采集平扫和动脉期增强的图像。CT诊断依靠急性的大量动脉内造影剂的外渗。CT上同时可显示出血的潜在病因,比如小肠或者结肠的肿瘤。检查的效率、操作方便以及很高的诊断准确性,使得多排CT可用作评价急性胃小肠出血的首选评价方法。
(三)检查要点对于急性胃肠道出血,首选的检查方法能够很好地诊断(表29-1)。内镜检查对于上消化道出血位置的判定是非常有用的检查方法,同时对于多数患者也是治疗的手段之一。对于便血以及溃疡出血患者,核素荧光造影是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方法,CT肠造影也逐渐应用到临床。对于严重、大量的消化道出血,肠系膜血管的造影检查对于导管介人治疗是必要的,如导管内注入血管加压素或者栓塞材料,对于控制大出血是有效的方法(图29-4)。一般来说,不低于0.5ml/min的出血速率可以在血管造影上显示;而对于核素荧光造影,则可探测约0.05ml/min速率的出血流。急性胃肠道出血诊治流程总结为图29-5。
内容摘自于《腹部影像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本文由济源二院齐豫生编辑审校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