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日常护理2

新生儿日常护理2

五、怎样给新生儿剪指甲*新生儿指甲长得很快,在最初几周应该每周修剪两次。或用衣袖反过来盖住小手。*修剪指甲的最好时机是在婴儿洗完澡后,安静地躺在床上的时候或婴儿熟睡的时候。*可使用婴儿专用指甲剪,要把手指甲修剪的短而光滑,以免抓伤婴儿自己或家长。*婴儿的脚趾甲柔软而光滑,不需要修剪的像手指甲一样短。脚趾甲1个月只需要修剪1-2次。因为非常软,看起来好像生长在肉中一样,没有必要担忧。如果指甲旁边皮肤发红,就应该警惕是否发炎。

六、脐带护理脐带护理的原则: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感染,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脐带护理的注意事项:*观察新生儿脐带颜色的变化: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脐带断端会有点潮湿,呈蓝白色,随着血管的坏死和空气的风干,脐带会变成实心的褐色条索。

*脱落前的清洁和消毒:如正常,可用75%的酒精棉球在脐部周围给皮肤进行消毒,每次至少3-5根棉签。*如脐部有红色,可用20%的碘酒消毒,然后用75%的酒精脱碘,保持脐部的干燥(脐带未脱落前每天2次,脱落一周后每天一次)。

注意:除掉脐部的纱布后,一定要勤换内衣,尿布不要盖在脐上,以防治粪便的感染,发生脐炎。洗澡或更换尿布时,要避免洗澡水或者粪尿接触到脐部。不要用纱布覆盖脐部,保持干燥。

脐带脱落后脐部是否有异常:*婴儿脐带正常脱落后,观察在脐带部有没有鼓起一个大包,里面充满了气体,俗称“气肚脐”。每当哭闹时,气包鼓起来胀的很大,也成为“脐疝”。(如问题严重,可咨询医生诊治)

*这是因为腹部,脐围肌肉发育不完善,较薄弱,当宝宝腹压增高时就会有肠管暂时从腹(脐)部膨出,压力减小就会回去,有此情况只要好好护理,一段时间后会自愈。*此时应保持宝宝的情绪稳定,尽量不让宝宝哭闹,按时喂奶,注意保暖,让宝宝始终觉得舒适安全。*要穿柔软的服装,避免衣服与肚脐发生摩擦,擦伤肚脐。

七、黄疽观察(1)黄疸原因:*什么是黄疸?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白蛋白运转不足,参加胆红素代谢的肝脏酶数量和活性均差,使胆红素经肝脏变成结合胆红素,并排出的过程受到影响。*胆道排出胆红素的功能也不完善。*胎便粘稠,从大便排出胆红素的过程也受到影响,使肠肝循环增多。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2)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黄疸期间一般情况下,不伴其它临床症状。*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严重,持续不退,吃奶不好,应警惕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就医。

(3)黄疸的处理方法:*多喝白水或者葡萄糖水(10%)*可适量吃些“妈咪爱、茵栀黄”,帮助消化,让宝宝多吃多喝多拉多尿,将体内胆红素尽快排出。(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黄疸期间多给宝宝晒太阳,进行日光浴,宝宝的眼睛要遮住。*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排黄。*医院照蓝光进行治疗。

八、大小便观察母乳喂养:每天大便4到6次或7到8次..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呈膏状,带有少许黄色颗粒,偶尔稍稀略带绿色,不臭。如大便次数增多或水分增多,则考虑为病态。配方奶喂养:每天大便1-2次。大便呈淡黄色或灰黄色,质硬,干大便有蛋白质分解的臭味。

1、大便异常情况:*奶量不足:大便量减少,黄绿色,有粘液,伴哭闹不安。*单纯性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增加,粪水分离。*糖消化不良:大便泡泡多,酸臭(多为淀粉类食物如乳糕、米糊等摄入量过多,喝糖水过多,使肠内菌群过度发酵,肠蠕动增强,应减少其摄入量)。

*蛋白质消化不良:大便呈块状,有较浓的臭味。*病毒性肠炎:蛋花样便。次数增加,不很臭,带有少许粘液,多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肠炎:黄色水样便,5-10次或更多,酸臭味。*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混有鼻涕样粘液。

*黄绿色粪便:粪便呈黄绿色,稀糊状,一天3-4次,有时还带有消化不良的食物,但精神好,食欲佳,体重正常上升,对此不必过虑,随月龄增加会自动痊愈。*放屁带屎:每次换尿布时都有一点大便,这是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肛门括约肌发育不良引起的,随月龄增加会痊愈。

(2)正常的大便*胎便: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排出胎便。胎便是由胃肠分泌物、胆汁、上皮细胞、胎毛、胎脂以及咽进去的羊水组成,颜色黑绿粘稠,没有臭味。随后2-3天棕褐色的过渡便。*母乳喂养大便是金黄色、形态稀软(如同芥末颜色的大便).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比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大便次数要多,每天4-6次,甚至达到7-8次之多

*配方奶的大便形态颜色各异:从淡黄色到褐色都有。配方奶含铁较多,颜色会深得像黑色等。配方奶喂养大便淡黄色,均匀质硬,有臭味。*母亲乳头有裂伤出血,大便可能呈柏油样。

(3)不正常的大便*大便带血:要看新生儿有没有假月经、肛裂、外伤及尿布疹。*大便呈稀水样,绿色发酸:要考虑是否是喂养不当、饥饿所致。*大便灰白色:可能是胆道闭锁。*感染大便:大便呈蛋花样、带有粘液或脓血。*便中有奶瓣,大便中的奶瓣呈小球状或似豆瓣样,颜色浅白,黄豆大小。*母乳喂养大便出现奶瓣,建议母亲不要过食油腻食物及蛋白质较高食物,当喝鱼汤、排骨汤、猪脚汤时,应先去除上层浮油再进食以减少脂肪摄入。*当孩子食欲正常,体重增长良好无须用药。如果孩子吃奶不好、体重增长不良等,应找儿科医生诊治。

(4)小便观察*正常新生儿每天排尿20次左右,尿液呈微黄色,一般不染尿布,易洗干净。*尿液较黄,且染尿布,不易洗干净,应该做尿液检查,看是否有多余的尿胆素排出,来确定胆红素值是否正常*新妈妈应适当减少盐的摄入量,因为新生儿的肾脏功能还不成熟。饮食以清淡为主。

九、啼哭观察1、学会分辨各种哭声*啼哭是宝宝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本能。啼哭能使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对宝宝全身各系统的健康发育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不要过于担心自己的宝宝哭得时间长,也不能一听到哭声就将宝宝抱起来哄。

啼哭情况有以下几种:*大声无间断的啼哭(饥饿时)*刺耳的尖叫(有胃肠膨胀和其他疼痛时)*有气无力需人援助的啼哭(开始生病时)*抱怨性的呜咽(感到寂寞时)*断断续续的啼哭(诉苦性的)*爆发性的啼哭(受到惊吓)

注意:*在宝宝哭时要仔细听哭声的音质及音调,辨明哭的原因。宝宝若是疾病而引起的哭闹,哭声就会有明显不同,表现为尖声哭、嘶哑的哭或低声无力的哭,还可能伴有脸色苍白、神情惊恐等反常现象,甚至将宝宝抱起来也不能使哭声停止时,医院检查。

*宝宝哭一阵就停一小阵,这种哭大多是由于饥饿、困了、大小便了、过冷、过热或蚊虫叮咬等原因引起的。一旦去除了这些引起不适的因素,宝宝就会停止啼哭。*还有一种哭声,只是在睡前哭一会就进入睡眠状态,或在刚醒来时哭一会儿就进入安静的觉醒状态,这属于正常现象。

2、哭闹常见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在宝宝的哭声中总结经验,逐渐掌握不同的哭声代表的意义。*排便后哭闹。当孩子哭闹时应首先检查是否排便,如果尿布尿湿或有大便,应及时更换干爽尿布。*喂奶时哭闹。喂奶时孩子反复避开乳头,且边哭边吃,可能是乳汁过急所致。可挤出少量乳汁后再喂,或选用小流量奶嘴。*奶水不足的哭闹。在喂奶前,声音洪亮、短促,有规律,常伴吸吮动作,这时应及时哺乳。

*新生儿穿衣不合适引起的哭闹,热了、凉了或者衣服太紧等都可能导致哭闹,应注意室内温度,并适当增减孩子的衣服和被褥。*宝宝想睡觉时也会哭闹。孩子睡眠时应保持环境安静,将灯光调暗。*需要爱抚的哭闹。这种哭闹哭声小,断断续续。应在孩子觉醒状态时,多抚摸、搂抱他,多跟他说话,这样可促进宝宝心里发育。*难以控制的哭闹。有时,在睡觉前许多孩子不哭闹就不能入睡,这时跟他玩耍、唱歌、说话、轻摇他和散步,都不能安慰他。那就让他独处或哭闹一会,他就会很快入睡。*新生儿生病时如感冒鼻塞、发热、腹泻等都会哭闹,这时哭声高调、剧烈,医院就诊。

十、婴儿的眼、鼻、耳、口腔护理:1、眼部护理:*有分泌物时,可用生理盐水或者3%硼酸棉球由内向外轻轻擦拭再点眼药水(医院开取,服务人员不得私自用药)。*婴儿眼部分泌物较多,每天早晨要用专用毛巾或消毒棉签蘸温开水从眼内角向外轻轻擦拭,去除分泌物。

2、耳部护理:*每次洗澡后用干棉签擦干外耳道水渍,有分泌物的用棉签轻轻擦去。*宝宝的耳屎呈浅黄色片状,也有耳屎呈油膏状,附着在外耳道壁上,少量耳屎可起保护听力的作用。这些耳屎是外耳道皮肤上的耵聍腺产生的一种分泌物,医学上称为耵聍。耳屎在宝宝吃奶时随着面颊的活动而松弛,并会自行掉出,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发现宝宝的耳屎包结或成硬块,千万不要在家自行掏挖,医院五官科滴入耵聍软化剂,用专门器械取出。*如果发现宝宝耳朵里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医院诊治。

3、鼻部护理:*鼻腔如有污物,用温水浸棉卷轻轻卷出并擦去。*一般情况下,宝宝鼻子里的分泌物不用特意清理,在宝宝打喷嚏时可以自然清除。*如需清理时,可使用温热的毛巾在宝宝的鼻子上热敷,鼻黏膜遇热收缩后,鼻腔会比较通畅,同时黏稠的分泌物也容易水化而流出来。*如宝宝鼻内的阻塞物或分泌物是硬鼻痂,可以拿棉卷先蘸点水或婴儿油润剂,滴入鼻腔,待软化后,再用温湿的棉卷伸进鼻孔内将分泌物卷出。*如宝宝的鼻涕的颜色变为黄色粘稠状时,可能是细菌或病毒感染,甚至化脓,此时应立即就医。*如宝宝的鼻子阻塞的太严重,也不要冒然动手,医院请医生处理。

4、口腔护理:*鹅口疮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口腔内有些白色奶瓣样物,附着在口腔内,但又冲洗不掉。这是由于新生儿口腔护理不当引起的。*新生儿口腔黏膜很细嫩,血管丰富,容易损伤,千万不能用纱布擦拭,以防因口腔黏膜破溃造成严重感染。做到以下几点,可以避免“鹅口疮”的发生:*母乳喂养:应保持乳房、乳头清洁,哺乳结束时,挤出少许乳汁,涂在乳头部,待其自然干燥,乳汁有抑菌作用,可避免感染。*奶瓶喂养时,每次喂奶后,奶瓶要清洗、消毒后待用。所有接触小儿口腔的物品,如使用的手帕、喂奶时嘴边垫用的毛巾等,均不能重复使用,一次用完必须消毒后才能再用。*对已患“鹅口疮”的小儿,应多次少量饮水,需请医生来诊断和治疗。不能自己随便用药,尤其禁止服用抗生素。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atwallinside.com/jcyf/47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