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源《医宗必读泄泻》提出治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盛则濡泄”
张井岳说:无湿不成泻,泄泻者脾病也。
综上所述,慢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痢疾范畴。
西医,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概念: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则倾泻如水为主症。
痢疾是以排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为主症。
病因病位病机:
中医认为致病因素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病后体虚,及禀赋不足有关。
病位在肠与脾胃关系密切,可涉及肾。
病机,脾虚湿盛或邪滞肠道气血壅滞,传导失司。
辩证施治:
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多呈反复发作。
其急性期我按痢疾辩证施治,湿热痢赤多白少,予以芍药汤或白头翁汤加减;寒湿痢白多赤少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虚寒痢用真人养脏汤治疗。
慢性期按泄泻辩证施治,湿热用葛根芩连汤,饮食积滞用保和丸脾虚湿盛宜参苓白数散,肾阳不足之五更泻,用四神丸,肝脾不和用痛泻药方或逍遥散加减。
总之本病为慢性多见,经常反复发作,我在临床治疗本病,首先令其作结肠镜的检查,以排除癌变。没有固定的方剂,据病情辩论施治,往往疗效优于西药。
病案例一:
一诊:王XX女:46岁医院
因情绪紧张而腹泻发作,每日3-5次,清稀无臭,伴完谷不化,左下腹有压痛,便后稍缓,消瘦,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胸胁胀满,抑郁不乐,舌淡脉弦。
辩证:泄泻(肝气乘脾,脾虚湿盛)
治法:抑肝扶脾,渗湿治泻
方:痛泻药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陈皮g白芍12g白术15g枳壳12g党参15g茯苓12g薏米12g山药12g砂仁10g(后下)木香10g肉蔻10g(煨)川连12g柴胡12g甘草5g
水煎服3剂2服/日
医嘱: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勿食生冷油腻,保持心情舒畅。
二诊:服上药后大便正常,腹痛止,仍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时有腹胀,舌淡,脉弱
拟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理气以善后。
木香10g砂仁12g(后下)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0g山药12g后朴10g香橼12g神曲15g陈皮10g炙草10g
水煎服3剂2服/日
随访:半年未复发,病愈
病案例二:
一诊:高XX女性34岁
多年大便溏泄,时作时止,每因寒凉紧张,伤食而发,近日腹泻次数增多,泻前肠鸣,腰膝冷痛,腹胀作痛,矢气频,窘迫难忍,便后痛止,每日晨间即作,舌淡苔白脉沉弱。
诊断:泄泻(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四神丸合真人养脏汤加减
补骨脂15g吴茱萸5g肉蔻10g(煨)五味子12g木香10g诃子10g乌梅12g肉桂8g当归12g白术12g金樱子10g炙甘草10g
水煎服3剂2服/日
二诊:腹痛腹泻明显好转,大便稍稀2次/日,腰膝无力,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淡脉弱。
拟前方加减,去乌梅,肉蔻,金樱子收涩之品,加党参15g陈皮10g扁豆10g山药15g
三诊:痛泻均止,恢复工作,嘱其参苓白术散与金匮肾气丸交替服用,补其脾肾阳虚以善后之。
随访半年腹泻未发。
张煜午中医师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