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与营养
饮食也因人而异,为您揭开食物奥秘!案例分享
患者李女士,56岁
病史:10年慢性结肠炎,自感轻度腹胀腹痛,大便不成形,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治疗:接受食物不耐受检查,大米、西红柿轻中度不耐受,忌食食品1周,大便由7-8次/日转为1次/日。
患者李宝宝,8岁男童
病史:喘息咳嗽3年,痰多呈黄色,诊断为过敏性哮喘,病情迁延,长期不好。
治疗: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为鸡蛋中度不耐受,牛奶轻度不耐受。忌食20天后症状基本消失。
1
什么是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把进入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做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免疫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变态反应),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足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2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的区别
食物不耐受与免疫球蛋白G相关,而食物过敏与免疫球蛋白E相关,前者发病缓慢,症状隐蔽,不易察觉;后者发病快,症状明显,生活中容易引起注意。
食物不耐受(IgG)
食物过敏
(IgE)
发病率
50%
一般人群发病率1%~2%,儿童8%
发病特点
迟发性(进食不耐受食物后24-48小时内发病)
速发型(进食敏感食物后2小时内发病)
发病人群
各年龄段的人群
儿童较多,成人较少
临床表现
人体各组织器官都可以受累
主要影响皮肤、呼吸道和消化系统
疾病类型
慢性病
急性病
诊断难易
起病隐匿,涉及食物较多,难以自我发现
发作迅速、涉及食物较少,容易自我发现
致病食品
多为平时常吃的食物
多为不常吃的食物
治疗
调整饮食为主
药物及脱敏治疗
可治愈性
忌食6个月后,症状多能消除
多为长期过敏
3哪些疾病与食物不耐受有关
和食物不耐受有关的慢性疾病很多,有明确临床相关的疾病和不适包括:
疲劳、口腔溃疡、皮炎、湿疹、肥胖、睡眠障碍、情绪不稳、鼻炎、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哮喘、高血压、眼睛痒、流眼泪、肥胖、头痛或偏头痛、慢性腹泻、反复感染、焦虑、忧郁....等数百种症状。
儿童食物不耐受患者中最容易表现的症状包括:
经常感冒、咳嗽、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症状;皮肤瘙痒、湿疹、皮炎、荨麻疹、丘疹等皮肤病;口腔溃疡、经常腹泻、便秘、胃痛、反酸、恶心、呃逆等消化系统症状;营养不良、发育迟缓、长不高、多动、肌肉酸痛等生长发育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厌学、自闭、孤独症、抑郁症等精神神经症状。
更多食物不耐受可引发的疾病
4为什么现代人大多数都有食物不耐受
近几十年来,人类的饮食习惯发生了重大变化,千百年来的天然饮食变成了大量的非天然、非本地、非时令的加工食物,人们可以在深山老林吃着深海大虾,也可以在冬天吃着刚摘的西瓜。
食物品种的多样化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考验着我们对食物的降解能力,毕竟人类的基因远没有食物进化的那么快,人体内负责消化吸收的胃酸、胆汁、酶、肠液也被肆意的挥霍着,有益菌群被药物消灭、消化细胞不断受到考验,这些因素最终让我们所吃的食物变成了危害我们健康的“杀手”。
引起食物不耐受的原因很多,基因、不良饮食习惯、肠道菌群失调、肠漏、环境毒素、非天然食物都是引起食物不耐受的重要因素。
胃肠系统作为人类抵御外界的第一道屏障,它的失调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大量未经完全消化的食物进入体内,激活免疫系统、刺激内分泌系统、影响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最终导致多器官的功能障碍。
Q:如何检测我有哪些食物不耐受?
A:检测IgG抗体水平是准确度相对较高、十分安全的食物不耐受检测手段。恩滴?食物不耐受检测,只需三滴指尖血,准确地量度出免疫系统对多种不同食物所产生的IgG抗体数量,可以为患者提供精准可靠的饮食剔除依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