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最有效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清晰地观察肠道,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直肠癌的发现与确诊。
目前,很少人主动做肠镜健康检查,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民众对大肠癌缺乏认识,
二是民众对肠镜这种侵入性检查方法难于接受,甚至恐惧。这种恐惧心理使很多患者耽误了病情,致使临床上很多的大肠癌病例得不到早期诊治,错失治疗良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师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肠镜检查的不适感已大为降低,检查时间也大大缩短,完成一次肠镜检查约需一刻钟。此外,也可选择在静脉麻醉的状态下进行无痛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的另一大意义,在于能发现并通过内镜微创处理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变。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癌变。而从腺瘤的发生,到癌变的发生,可能要经历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能在腺瘤未癌变或者早期癌变的无症状阶段,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并经内镜微创治疗,则可以阻断了其向癌转变的机会。
大肠癌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
大约90%以上的结肠癌是息肉演变而来的,息肉演变为癌,需要10-15年的时间,如果在此期间发现并切除它,就能有效预防。
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大进步。随着对结直肠癌的认识、手术与药物的不断进步,使结直肠癌治疗方案不断更新,因而,患者的生存期更长,生活质量更高,甚至早期患者可以得到治愈,因此肿瘤治疗强调一个字“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粪便隐血试验和肛门检查指诊可作为大肠癌的普查手段,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建议每年检查一次,在肠镜无法普及之前,粪便隐血试验和肛门检查指诊是很好的补充。
若粪便隐血试验有持续阳性,或者肛门检查指检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做肠镜检查。
哪些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①30~40岁以上,有下消化道出血症状者(尤其是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粘液便及腹痛者)。
②曾经罹患肠癌者。患有结肠癌的患者,即便残存的结肠是正常的,再次患结肠、直肠癌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3倍;如果残存的结肠曾有过腺瘤或现有腺瘤存在,危险性增加6倍。第二次大肠癌一般在治疗后2~30年内出现,大部分出现在治疗后3~4年内。
③血吸虫病患者。
④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死于大肠癌的概率会增加4倍。
⑤有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⑥有盆腔放疗史者。
⑦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几率比正常人高6.9倍,一般在发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年以后,下来每10年会有10%~20%的患者发生癌变。出血性溃疡性直肠、结肠炎危险性更大,患病超过10年者,约有50%发展为大肠癌。
⑧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家族史的成员,该类人群发生大肠癌的几率较高,发病年龄较早。
几岁开始做大肠癌的筛查?
1.一般人群:指不是大肠癌发病高危的人群,这类人群我们推荐45岁以后可以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隐血和肠镜。
2.对于高危人群,不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推荐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
3.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建议尽早前往大的肿瘤中心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