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李媛
近日,全国各地频发诺如病毒疫情,患病的孩子们恶心、呕吐、腹泻非常难受,还会耽误上学,家长们往往急着让医生用药治疗。在世界范围内,诺如病毒感染都是成人和儿童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因,且非常容易在一定范围内传染,导致社区性腹泻,而5岁以下患儿的诺如感染相关性医疗就诊率最高。
▼秋冬季诺如病毒极易在人群中传播
诺如病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们常把它称为“冬季呕吐病”。尽管诺如病毒暴发一年四季都有报告,一些在温带气候下开展的研究发现,秋冬较寒冷的几个月为发病高峰。然而去除气候因素后,一项美国CDC的研究(纳入次感染暴发)并未发现诺如病毒感染的季节性。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诺如病毒感染流行都与新基因突变型Ⅱ.4病毒株有关。
诺如病毒的传播方式多样,易在人群密集场所传播,特别是尚未建立良好卫生习惯、抵抗力较弱的儿童。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为1-2日。此外,传播途径还包括空气播散的含病毒颗粒的呕吐物飞沫、污染物,或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感染的患者在发病后2-3周内粪便内都可以检测到诺如病毒。
▼感染诺如病毒为什么上吐下泻?
诺如感染病例的病程通常较短,一般在摄入病毒后12到48小时出现症状,症状持续2-3天,年龄越小,病程越长。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是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同样感染该病毒的成年人和孩子相比,前者腹泻较为常见,而孩子会比较容易出现呕吐症状。
尽管诺如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但少数病例仍会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重症或死亡病例通常发生于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而新生儿感染诺如病毒后,除出现与其他年龄组儿童同样的症状和体征外,还可能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并发症。
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可能与D-木糖和脂肪的一过性吸收不良,以及刷状缘酶(包括碱性磷酸酶和海藻糖酶)活性降低有关。肠吸收能力及刷状缘酶水平在病毒攻击后2周内恢复到正常值。急性期感染会产生多少不等的肠液。诺如病毒感染不会产生已知的肠毒素,并且感染期空肠活检标本中的腺苷酸环化酶水平正常。
诺如病毒引起呕吐的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发现,感染诺如病毒的正常成人胃排空明显延迟,但延迟程度与呕吐的严重程度无关。
▼呕吐腹泻患儿应考虑诺如病毒感染
根据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版)的论述,如果发现患儿在24h内出现排便≥3次且有性状改变(呈稀水样便),和/或24h内出现呕吐≥2次者,皆被归入疑似病例。在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中,如患者的粪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经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ELISA抗原检测阳性者,则确诊为诺如病毒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年中国27省(市、自治区)门诊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流行特征分析的研究发现,在名腹泻监测病例中,有11.6%的病例检出诺如病毒。其中6~23月龄儿童和45岁人群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3.7%和12.4%。一年中以秋、冬季检出率较高,中温带和暖温带地区诺如病毒在冬季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0.7%和11.6%;而亚热带地区以秋季检出率最高(14.3%)。诺如病毒检出的主要型别为GII组(89.9%)。
▼没有疫苗和特效药,治疗主要靠自己扛
目前,针对该病毒没有疫苗,也没有特异的抗病毒药物。诺如病毒感染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但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故对老年人、婴幼儿及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需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