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都属于炎症性肠病(IBD),这两种疾病都是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特征,患者常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及腹痛,并且症状很相似,所以有些时候,即使是医生也很难明确作出诊断。两者不同的是,克罗恩病可能影响到消化道的各个部分(如食管、胃、小肠、结肠),而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常局限于大肠。
一、发病原因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是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常始自左半结肠,可向结肠近端乃至全结肠,以连续方式逐渐进展。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缓解与发作相交替,患者可仅有结肠症状,也可伴发全身症状。
二、多发人群
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平均来说,溃疡型结肠炎好发于35岁左右。发达国家及城市多于农村。
三、疾病症状
主要有:腹泻、血便、腹痛及肠外表现。当肠壁内层炎症反应越来越严重,并形成溃疡时,它就失去了从食物残渣吸收水分的功能。相应地,就会导致粪便越来越松散——换句话说,就是腹泻。受损的肠粘膜也可导致粘液便。同时,粘膜层的溃疡也可引起出血,因此产生血便。事实上,持续的失血会导致贫血。大多数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会有排便紧迫感和腹部绞痛,而这种疼痛可能以左边为主,因为结肠下段位于左边。腹泻和腹痛可能会导致纳差和体重的下降,这些症状还可引起疲乏,这同样也是贫血的副作用之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儿童患者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除了胃肠道的症状,有些患者会有机体其他部位的症状,以下是肠外的一些症状与体征:眼睛红和痒胀;口腔溃疡;关节肿痛;皮肤肿块及其他损伤;骨质疏松;肾结石等。有溃疡性结肠炎8~10年病史的患者得结肠癌风险较高。他/她应该和他/她的医生多沟通,定期检查以预防癌症的发生并降低风险。
四、诊断鉴别
常规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粪便培养、C-反应蛋白、血沉,用于排除感染性肠炎,评估炎症程度。
肠镜检查:诊断溃结最重要的检查,可以看到从直肠开始出现的肠黏膜损伤,轻者局限于直肠的充血、糜烂,重者连续大面积溃疡伴渗血、脓液累及整个结肠。医生通常会在典型的病变处去活检送病理检查,也就是用活检钳夹米粒大小的一块“肉”放到显微镜下面去观察有没有异常的形态,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小肠CT或小肠MR(磁共振)检查,是目前诊断肠道疾病首选的无创检查,可以观察病变的范围并判断炎症的程度,尤其是观察有没有小肠受累(如果有小肠受累,则可能是炎症性肠病的另一种:克罗恩病)
特殊检查:如粪便钙卫蛋白等,是评估炎症程度及治疗效果的无创检查方法,医院广泛开展。
五、治疗原则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可能性为3%-5%,病程越长,恶变危险性越大,10年以上病例恶变危险性增加5-10倍。因此对病程长、病变广泛、持续活动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对①重度或暴发型患者并发中毒性巨结肠;②并发肠穿孔、大量出血、脓肿与瘘管内科治疗无效;③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者,适时手术切除结肠可达到根治目的。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