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共舞丨复合益生菌在辅助治疗胃肠道疾病

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对健康影响深远

人体各部位都有独特的共生微生物,每个人体内共生菌的总数量达到万亿,重量大约1-2千克左右,其中80%位于肠道。微生物编码基因数量更可达人体自身编码基因数量的多倍。

肠道菌群是否平衡与许多常见的胃肠道及非胃肠道疾病(如肥胖、代谢综合症、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神经发育、精神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密切,许多疾病的发生皆伴随着菌群失衡。

A.人体各部位微生物菌群分布

B.健康人与病人菌群差异

肠内双歧杆菌的丰富度随年龄增长降低

双歧杆菌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是我们肠道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人类婴儿时期,双歧杆菌是肠道中的优势菌群,其丰富度处于人生中最高阶段,菌的数量则由于其它肠道菌的不断进入而呈现一定的波动;随着年龄增长,双歧杆菌种类开始逐步降低,但是菌的数量逐步稳定;到老年阶段,身体状况开始转坏,双歧杆菌种类及菌数也开始降低。

研究表明,平时经常补充含有双歧杆菌的复合益生菌,将有助于延缓肠道菌群丰富度降低的情况,稳定消化吸收功能,预防疾病发生。

肠道中双歧杆菌受年龄及生活事件影响的变化趋势图

肠道菌群平衡是保持健康和防治疾病的关键

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因个体发育而不同,并且取决于宿主和环境因素。尽管微生物菌群不断面临环境挑战,但由于微生物群落具有缓冲及可塑性,因此面对干扰时是相对稳定的。

健全的微生态系统可保证肠道菌群恢复力,减少胃肠胀气、便秘、腹泻以及诸多消化或免疫相关疾病的困扰,如果微生态系统中有益菌群缺失,可能会导致疾病频繁发生。

若要稳定维护有益菌的数量,除了需要注意菌群与菌群之间的竞争平衡外,微生物与宿主肠道表面间的平衡也要注意。

肠道表面细胞与细菌之间彼此交互作用,在双方产生的二次代谢物筛选下,最适于肠道生存的菌群将与肠道细胞共生互利。

肠道菌群平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肠道共生微生物失衡会引起肠漏等疾病

肠漏(leakygut)是指肠道发生炎症时肠黏膜上革兰氏阴性菌异常增生,肠黏膜及绒毛受损所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及筛选功能丧失。造成肠漏的因素很多,饮食不均衡、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以及饮酒等均为潜在风险因子。

目前,肠漏与许多胃肠科相关疾病已被证实与肠道菌群失衡关系密切。而在许多防治措施中,补充复合益生菌可持续稳定肠道菌群,降低肠漏发生几率,缓解肠道不适(胃肠胀气、腹泻等),并在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上与药物效果等同。

菌群失衡将导致肠漏,是肠道炎症性肠病(IBD)发生的主因之一

急性炎症的持续将导致革兰氏阴性菌的不正常增植,进而导致肠黏膜及绒毛损伤,简称肠漏(leakygut),是许多肠道疾病发生的原因。

成人肠胃胀气可以复合益生菌干预缓解

年韩国首尔大学HeebalKim研究团队募集了21名健康成年人,每日以复合益生菌(五种乳杆菌属菌株及两种双歧杆菌菌株)进行为期60天的肠道菌群干预,并以宏观基因组及生物电阻抗信息分析粪便中肠道菌群变化,同时配合临床,记录受试者肠道不适状况改善情形。

经分析发现,肠道菌群中有三个菌属丰富度降低趋势明显: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产甲烷短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及克雷伯氏菌属在多篇研究报告中被证实为潜在致病菌;产甲脘短杆菌属则是造成肠胃道胀气的主要菌属之一。对比实际肠胃道不适改善情况,可发现补充复合益生菌对腹泻、胀气及腹痛均有改善,其中缓解腹胀气部分在有效的20例病例中最为明显。

综合结果显示,复合益生菌可干预调整肠道菌群,降低潜在致病菌及产气菌丰富度,有效改善肠胃胀气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补充复合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干预及各类肠道不适调理效果

由图(a)可见补充五种乳酸杆菌及两种双歧杆菌可降低肠道菌群中柠檬酸杆菌(Citrobactor)和克雷博氏菌(Klebsiella)两种潜在致病菌属的菌种丰富度,同时主要造成肠道胀气的产甲脘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菌属丰富度也同样减少。

乳双歧杆菌HN改善便秘情形

乳双歧杆菌HN来源于新西兰酸奶,年新西兰乳业研究所筛选超过株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HN凭借其耐胆汁和低pH环境的能力脱颖而出。

年美国LarryE.Miller研究团队征集位受试者并平分成三组,分别给予受试者高剂量益生菌(亿菌/每人每天)、低剂量益生菌(18亿菌/每人每天)及安慰剂。

连续服用14天后,所有受试者接受腹部X光检查以确认粪便在肠道的位置,同时口服粪便记号指示剂,记录指示剂每天排出量以评估粪便停留时间。

根据此实验验证补充乳双歧杆菌HN是否可缩短粪便停留肠道的时间。

试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服用乳双歧杆菌HN对缩短粪便停留肠道时间的效果图

服用高剂量益生菌组受试者粪便停留肠道时间低于安慰剂组(-28小时,较安慰剂组缩短33%时间)。

低剂量组缩短时间效果略低于高剂量组(-16小时,缩短25%时间)。

上述两结果皆达统计上显著(p值0.及p值=0.01)。

除此之外在粪便指试剂排出量部分,服用高、低剂量益生菌组指试剂全排出时间均较安慰剂组快。

综合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乳双歧杆菌HN能有效缩短粪便停留于肠道中的时间,缓解消化道不适,改善便秘症状。

补充鼠李糖乳杆菌LGG加速细菌性腹泻康复

鼠李糖乳杆菌LGG属于乳杆菌属,80年代自健康人体肠道中分离,至今已有30多年应用历史。鼠李糖乳杆菌LGG能够耐受并定植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起到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和治疗腹泻、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医院研究团队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建立小鼠腹泻模型,并给予不同试验组小鼠服用高中低三种剂量(1×~1×cfu/ml)的鼠李糖乳杆菌LGG三到七天,最后观察小鼠恢复情形并收集小鼠肠道粪便样品以比较肠道菌群变化。

结果如下图所示

服用鼠李糖乳杆菌LGG第三、五、七天对肠道乳杆菌数影响

腹泻小鼠服用高剂量鼠李糖乳杆菌LGG三天肠道乳杆菌数量即恢复到正常组水平,低剂量组需要七天。

结果如下图所示

服用鼠李糖乳杆菌LGG七天对肠道菌群影响

在整体肠道菌群部分,服用益生菌各组七天,其肠道菌群趋势接近对照组。

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五.服用鼠李糖乳杆菌LGG七天对腹泻恢复程度的影响

由图可见服用鼠李糖乳杆菌LGG七天小鼠腹泻恢复程度已接近阳性对照组(红框)。

益生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帮助

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肠道中均有幽门螺旋杆菌潜伏,并且未接受妥善治疗,是消化性溃疡病、胃癌等多种胃肠疾病致病风险因子之一。虽然常规治疗中三联疗法(制酸剂搭配两到三种抗生素)仍是目前主流治疗方式,然而有效治愈率却是逐年降低,因此新型疗法不断被研究以提高疗效。

传统疗法搭配益生菌补充与幽门螺杆菌治愈风险比率分析比较

年美国纽约大学RonaldSChamberlain教授汇整了30篇共例志愿者接受益生菌搭配传统三联疗法的随机对照实验。结果,综合分析,显示在疾病根除率部分益生菌搭配使用可增加12.2~14.1%疾病根除率,并且传统三联法所伴随的恶心、呕吐和上腹痛等情形风险也降低。

补充鼠李糖乳杆菌LGG在炎症性肠病(IBD)治疗上与美沙拉嗪等效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近年临床研究发现IBD患者粪便中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相比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a)明显减少,若给患者补充益生菌使肠道内菌群失调得到纠正,可使病情缓解。

年意大利罗马天主教大学内科部GasbarriniA教授进行系列临床试验,对比鼠李糖乳杆菌LGG取代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病患服用鼠李糖乳杆菌LGG六个月在病情的缓解及复发部分效果等同美沙拉嗪;持续服用一年后进行再次复查,确认病患服用鼠李糖杆菌LGG效果等同于用药,且两者合用彼此并不冲突。

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在复发间隔时间部分服用鼠李糖乳杆菌LGG较用药有优势(统计显著)。

服用鼠李糖乳杆菌LGG对比常规用药美沙拉嗪治疗在溃疡性结肠炎上的效果

补充复合益生菌可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IBS-D)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为非器质性疾病,症状有腹痛、腹胀、排便规律异常以及大便性状异常等,临床表现为持续存在或重复发作。目前,全球范围内IBS的患病率为11.2%;而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过大等原因,中国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其他国家。肠易激综合症过程慢长,易重复发生,对患者身心和经济造成极大的负担,同时也给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中国医院通过对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以复合益生菌联合情志疗法的对比分析,探讨该综合疗法对IBS-D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由图可见,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常规治疗外另补充复合益生菌)可达95%,显著优于对照组。

■治疗效果_显著。■治疗效果_有效。

■治疗效果_无效。

菌群平衡-肠健康之道

现代人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下,终日早出晚归,饮食、生活作息均没有规律的状况下,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形往往被人们所忽略,等到菌群恢复力丧失、百病丛生时才悔不当初。

补充复合益生菌可对相关性疾病(IBD及代谢紊乱等)起到保护作用,稳定菌群群落间的稳态平衡,提升菌群与宿主肠道表面的稳定度。

参考文献:

AdvancesinMedicalSciences62()–

FrontMicrobiol.Aug19;7:.

PracticalPharmacyAndClinicalRemedies,,Vol.19,No.7,-

PLoSOne.Sep22;12(9):e.doi:10./journal.pone..eCollection.

Prasad,J.,Gill,H.,Smart,J.,andGopal,P.K.().Selectionandcharac-terisationofLactobacillusandBifidobac-teriumstrainsforuseasprobiotics.Int.DairyJ.8:-2.

ScandJGastroenterol.Sep;46(9):-64.

ProgressinPharmaceuticalScience(),Vol.33,No.5,-

InfectDrugResist.Dec7;9:-.eCollection.

AlimentPharmacolTher.Jun1;23(11):-74.

PracticalPharmacyAndClinicalRemedies,,Vol.19,No.7,-

有你,有我,有菌,有健康!

赞赏

长按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治疗白癜风最好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atwallinside.com/jclf/21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