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粑粑麻麻,你们平时都是怎么给宝贝冲调奶粉的?用的凉水还是热水?该先装水还是先放奶粉呢?
有人也许要一头雾水了,怎么冲个奶粉还有这么多讲究?
近日,东莞市疾控中心特别给粑粑麻麻们发出温馨提醒,小心阪崎肠杆菌。
阪崎肠杆菌容易通过婴幼儿配方奶粉感染宝宝,它会引发各年龄组幼儿的疾病,其中对小于1岁,尤其是新生儿和个月以下的幼儿最为危险,婴幼儿感染该菌可导致脑膜炎、菌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甚至死亡。
阪崎肠杆菌易通过奶粉感染宝宝。资料图
市疾控中心提醒,年10月~1月,国家食药总局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展开的抽查中,批次奶粉中有批次检出阪崎肠杆菌。据报道,世界多个专门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乳业巨头都曾发生过产品被阪崎肠杆菌污染的事件。
专家介绍,阪崎肠杆菌属条件致病菌,是人体肠道中正常菌群中的一种,平时很少捣乱,最适宜生长温度37℃~43℃,不耐热,在高于60℃的温度下就会被杀死;耐干燥,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在水、土壤、食物、排泄物中都能检出。
不过,阪崎肠杆菌也有“使坏”的时候,当它与人体的生存平衡关系被打破后,就会引发各年龄组幼儿的疾病,其中对小于1岁,尤其是新生儿和个月以下的幼儿最为危险。
疾控专家解释,婴儿的胃液酸性较成年人偏弱,阪崎肠杆菌可以顺利进入他们的肠道中引起感染。婴儿血脑屏障未发育完全,阪崎肠杆菌还可轻易进入婴儿的脑部引发脑膜炎。婴幼儿感染该菌可导致脑膜炎、菌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感染引起的死亡率高达:0%~50%。
QA小问答1婴幼儿配方奶粉如何被这种细菌污染的?
疾控中心专家说,阪崎肠杆菌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污染可能来源于生产环节,或源于使用环节。比如奶粉生产过程中,加入其他未杀菌处理的原材料,从而被污染。加工过程中被生产环境所污染。使用环节污染主要是使用了被污染的器具进行奶粉配制或喂养,奶粉调制过程中被环境污染。
如何避免婴幼儿感染?
疾控专家说,母乳喂养是避免婴幼儿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对不能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或小婴儿,最好选择液体配方奶。
如果选择固体配方奶粉,大家务必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喂养婴儿和配制喂养液的所有器具,在使用前都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同时要防止再次污染。
二是正确冲调奶粉,婴儿配方奶粉应使用不低于70℃的热水冲调,并且冲调后应在小时内尽快喂食。
三是正确保存预先配制喂养液,婴儿配方奶粉如需预先冲调,冲调后应快速冷却且存放在不超过5℃的冰箱内,并在冲调后4小时内饮用,喂哺前必须重新加热。
除此之外,下面这条新闻也值得各位爸妈注意:
链接:爸爸冲奶粉太“任性”,致小baby肠坏死据报道,前阵子王先生喜得贵子,对宝宝百般宠爱。“每次给儿子冲奶粉时,都会特意多加几勺,希望他吃得饱饱的,能长得胖一些。”可没想到宝宝竟出现呕吐、腹胀、肚子硬等症状。
夫妻二医院治疗,一检查才发现,孩子竟然得了肠坏死!出现这个病症的主要原因就是宝宝喝的奶粉过浓!
温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朱利斌介绍,在早产儿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坏死的发生率非常高,个早产儿中,有5—10个会患上此病。
早产儿发病率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早产儿肠道未发育成熟,黏膜屏障极其脆弱,不适当的喂养(如奶量增加过快,配方奶粉选择不当、奶粉泡太浓)或者一些药物极易造成肠坏死。
朱利斌医师说道:“早产儿很多脏器还没发育成熟,如果加奶太快或泡得过浓,肠道就可能无法耐受,并出现肠道渗透压失衡,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知多D新生儿胃有多大?到底应该喂多少奶?
看下面这张图,一目了然。空腹状态下新生儿的胃体积
冲泡奶粉的N大误区
误区1:矿泉水比自来水干净安全,用矿泉水冲奶,宝宝喝了更安全。
冲配方奶粉提倡使用自来水。矿泉水矿物质含量比较多,且复杂。婴儿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磷酸盐、磷酸钙过多,会引发消化不良和便秘。
误区:冲奶粉不能想放多少放多少,浓些更有营养。
有些父母怕孩子营养跟不上,每次冲奶粉,都会多加上一大勺,把奶泡得浓浓的。谁想到,这却大错特错了。奶粉中含有钠离子,需要加足量开水稀释。如果奶粉浓度过高,幼儿饮用后,会使血管壁压力增加。婴幼儿的毛细血管很嫩弱,因此容易引起幼儿脑部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出血。经常给幼儿喝过浓奶粉,出血多了会影响幼儿智力发育。
当然,奶粉冲得太稀也不行,会导致蛋白质含量不足。建议父母给孩子冲泡奶粉时,一定要按照包装上标明的配比,不能想放多少就放多少。
误区3:开水可以杀菌,越热的水冲调奶粉越好。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在喂给婴幼儿前需要用水冲调,但父母应注意的是,冲奶粉的水一定不要用开水。
开水水温很高,冲调奶粉时,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某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也会被破坏,特别是有的奶粉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质,会被全部破坏。
误区4:听说一种新奶粉不错,给宝宝试试,一吃就拉肚子,赶紧换回原奶粉。
有的妈妈一天内换了新奶粉,一天内又换回原奶粉,却忽略了“转奶”的过程。
换奶粉初期,必须两种奶粉混合吃,无论是由一种牌子换到另一种牌子,或是由一个阶段换到另一个阶段(即使牌子相同),这个过程必不可少。
转奶可以这样转:先在老奶粉里添加1/3新奶粉,这样吃了两三天没什么不适后,再新旧奶粉各1/吃两三天,再老的1/3、新的/3吃两三天,最后过渡到完全用新的奶粉取代老的奶粉。
误区5:冲调婴儿奶粉时,先倒好奶粉,再加入水。
这恐怕是很多妈妈常犯的错误吧!先加奶粉还是先加水有什么不一样吗?其实,这是有区别的。冲调婴儿奶粉浓度要精确,因婴儿发育未成熟,包括消化、代谢与排泄功能都未完善,奶的浓度要尽可能接近母乳。
如先加奶粉,后加水,仍加到原定刻度,奶就加浓了;而先加水,后加奶粉,会涨出一些,但浓度合宜。
误区6:冲好的奶粉感觉有点冷,煮沸一次正好可以杀菌。
已经冲调好的奶粉若再煮沸,会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宝宝再喝这样的奶水,获得的营养也要大打折扣。
误区7:晚上把冲调好的奶粉放在温奶器中,待宝宝吃奶时,再拿出来。
有些妈妈这样做主要是想晚上喂奶省力点,但这样做不好。
泡好的奶粉在未吃过的情况下,常温存放不能超过小时(暖奶器里的温度一定是超过常温的),若放在冰箱冷藏,则不能超过4小时。若吃过了,有剩的,则应丢弃,不能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