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年8月28日下午5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宣布因病辞职。
13年前曾因溃疡性结肠炎突然发作,他辞去了首相职务,当时给国民带来非常大的疑惑和不安。
今年6月出现再次发作的迹象,7月中旬身体状况突然恶化,8月上旬确认溃疡性结肠炎再次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像安倍一样,一天要上几十次厕所。它的癌变几率也较高,全结肠炎患者的结肠肿瘤发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5~15倍,而左半结肠结肠炎患者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
有哪些症状?
炎症性肠病号称“绿色癌症”,也有人称为“不死的癌症”,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安倍所患的就是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病,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反复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病毒感染、免疫紊乱等,但确切病因尚不明确。
该病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安倍在17岁时候最早出现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其中,黏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
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的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表现为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多有轻至中度腹痛,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亦可累及全腹。常有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缓解。轻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重者如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可有持续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
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甚至肠型。
若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体征,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1.发热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的活动期,呈低至中度,高热多提示有严重感染、并发症或病情急性进展。
2.营养不良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多出现在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者。
其他肠外表现:如皮肤黏膜表现、关节损害、眼部病变、肝胆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
主要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出血、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等。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仍缺乏诊断的金标准。
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进行诊断。
如何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案,以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延缓复发为主。
治疗主要是: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一、西医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益生菌等。
其中氨基水杨酸类常作为首选和维持治疗的药物,皮质类固醇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多用于急性发作;
而免疫抑制剂可以减轻或消除对激素的依赖,并且在氨基水杨酸维持治疗失败时可以用于溃结的维持缓解。
常用的药物: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等)、激素(即新闻中“类固醇”)、硫嘌呤类药物沙利度胺、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等。
二、手术治疗:
当内科治疗无效,有手术指征时可以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肠段。
三、我们中国还有两大法宝,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粪菌移植。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年,北京)》明确的指出了中医药在治疗UC的积极作用。
粪菌移植,就是把健康人的肠道菌落移植到病人体内。我们猜测,该病的主要诱因是肠道菌落失衡,把健康人的肠道菌种通过一定的手段植入到患者肠道内,让它们繁衍生息,达到“以夷制夷”的效果。
四、新疗法
安倍首相卸任后,要试用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剂,选择性白细胞吸附疗法(即安倍做的血液治疗,类似血透)。
预防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所以预防也是摸索着进行,很难。
一般认为: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
2.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宜少食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油腻及粗纤维素的食物。
4.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忌烟酒、辛辣食品、普通牛奶和乳制品。
5.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
小结
如果发现出现持续性或间断性的腹痛、频繁腹泻、便血、脓血便、里急后重等,除了警惕肠癌,还要警惕溃疡性结肠炎,要及时做相关检查。
溃结并非是癌症,也不是最终都会癌变,但是,如果你不重视,不积极控制症状,也有一定的几率癌变,特别是病程超过20年以上的患者。
目前除了常规治疗,医院肛肠科应用口服中药、中药灌肠等中医特色疗法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减少西药的应用,从而减少西药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