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简介
冯春
医院
病例题目
描述: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行“末端回肠双腔造口术”。术后第七天出现如图状况。
选手病例诊断
皮肤黏膜分离
选手护理建议
1.如果是出现了皮肤黏膜分离,首先应该判断皮肤黏膜分离的严重程度,是轻度还是重度?
2.该患儿的造口位于手术切口上,周围坏死组织也较为明显。一般处理时,若坏死组织与周围界限清晰,可以将坏死组织部分清除。
3.清除坏死组织后可以使用藻酸盐或藻酸盐敷料进行填塞,外面使用水胶体敷料进行覆盖。
4.后续应注意有无造口回缩现象以及切口有无感染等。
选手护理用品选择
儿童二件式肠造口袋
专家简介
胡海燕老师
吉医院,中华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失禁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胡海燕老师的病例点评
1.通过照片并不能判断造口本身的一个诊断,而且这个回肠双腔造口术现在只能看到一个肠管,无法判断是近端还是远端的肠管。所以仅从图片分析,只能给出一个远期可能的诊断。
2.选手已经说了皮肤黏膜分离的问题。另外一点就是伤口处的黄色组织是坏死组织,应及时清除,这些选手的回答都是正确的。还有就是远期可能出现造口回缩和狭窄的问题,瘢痕挛缩之后可能会导致一定的狭窄。
3.医生可能会做一些全面的评估,例如检查患儿的血常规,看一下白细胞的问题,是不是需要给一些抗生素。
4.新生儿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考虑到其皮肤的脆弱性和敏感性,所以在选择造口用品时,应充分考虑底盘黏胶是不是亲肤友好型的黏胶,避免发生撕脱性皮炎或过敏。
5.由于患儿是回肠造口,有大量的粪水排出,此时还应与医生合作,充分考虑患儿的营养问题。
专家简介
徐洪莲老师
第二医院,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造口伤口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失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洪莲老师的病例点评
1.案例中的双腔造口术,在实际照片中我们很难区别是袢式造口还是双腔造口。在儿童造口中,袢式造口和双腔造口都是很常见的造口类型。第一点要评估的内容选手刚才已经提到了,就是现在有一个造口看不到了。
2.第二个要评估的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判断近端和远端肠管。如果现在还可以清楚的看到的肠袢是近端肠管,那么接下来的护理难度可能会小很多。虽然造口在伤口的正中,周围伤口情况也不是很理想,但如果是近端肠袢,用造口袋来收集患儿的排泄物应该不是很难。
3.但如果近端肠袢是回缩的那一个,已经差不多和伤口床混在一起,那么护理难度就会很大,可能单纯的靠粘贴造口袋不能很好地解决患儿的问题。可能还需要一些引入一些管道让排泄物分流,同时要让患儿进食,保持正常的营养供给。以上这些是对我们护理工作的一个挑战。
4.对于伤口而言我们也需要进行评估。现在看到伤口的基底不是红润的,需要看一下是不是还有自溶性清创或保守性清创的机会,如果清创了,可能能够及时促进伤口床的准备。
5.第二个我们要考虑到伤口的渗出,从而选择敷料,管理好渗液才能保证造口袋的粘贴,排泄物的收集。如果没有管理好伤口的渗液,可能会影响造口袋的粘贴和粪便的收集,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
6.患儿年龄小,造口旁边又有伤口,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哭闹,造口周围没有可以支撑的东西,极易导致后期出现造口脱垂或旁疝。我个人是建议和家长沟通,尽量安抚患儿保护一个安静的状态,减少腹内压增高的情况,可以很好的预防后期的并发症。
欢迎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同道: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右上角——点击“发送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