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治忠
共产党员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黑龙江省及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哈尔滨医科大学“十大名医”
年被评为“龙江名医”荣誉称号
Q:爷爷请您介绍下自己
A:我叫高治忠。我来养老公寓之前是哈尔滨医院泌尿外科的一名医生。我来哈尔滨是年,我原籍是北京的。年考大学那时候学医有一种传说,南湘雅,北协和,西华西,东齐鲁,这是当时四个有名的医学院,后来年我从北京到济南考取了齐鲁大学医学院。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医学院与原白求恩医学院合并,最后改成了山东医科大学。年毕业后,赶上支援祖国社会主义边疆建设。所以统一分配到哈尔滨医院外科工作一直到退休。但是我退休以后,还有一些工作,这也是我希望的,也是组织上同意的。我来咱们公寓主要是因为家里有一定的困难,我老伴是年脑血管病并发的左侧肢体瘫痪,行动不便,后来又有冠心病和抑郁症。我一直是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她。也找过阿姨照顾,但是我老伴因为抑郁症的原因对陌生人有戒心,所以阿姨也比较反感。后来由于家里实在困难,跟组织上汇报,希望可以一方面照顾老伴,一方面我还可以继续自己的工作,就来到了咱们公寓。其实看似我的身体还是比较好的,但实际上我身体也有好几种病,我得过直肠癌做过手术,已经将近20年了。后来心梗又放了2个支架。4年前得了膀胱癌,2次手术,手术到现在还挺好的。还有溃疡性的直肠炎。通过几次比较大的疾病,都是在校院领导的关心照顾,同志们的帮助下,是我转危为安的,所以我想活到现在,不能不说感谢党,感谢各级领导对我的关照。所以我要讲我的一生,就是感恩。感恩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感谢党和人民给我的家和身体。
Q:您为什么当初毅然决然的从北京来到了哈尔滨呢?
A:我上大学那时候正好赶上山东土改,同学们都很好愿意了解祖国农村的情况,不少同学都参加了。这次土改受到的教育很大,认识了我们祖国当时农村真正落后的面貌。当时农村的百姓真苦,老百姓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地瓜是主食,咱们吃地瓜像吃水果一样。那地方的小孩肚子很大,就是营养不良,所以他们那边的人膀胱结石是很多的,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我们作为新中国的青年看到这种情景,激励我们奋发学习、建设改变自己的祖国。我想这是我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我有责任好好学习,好好建设我的祖国。
等到54年到上海生产实习,赶上了安徽百年不遇的水灾,老师带着我们到灾区救灾,也受到了不少的教育。老百姓都躲在山上,党为了百姓用飞机往山上投吃的,老百姓都说共产党好,让我认识了新的社会。所以年边疆建设,我们都没有说的,大部分志愿都是服从组织安排。我出生在北京,不知道哈尔滨是什么样的,就知道很冷,但那也不怕,反而很有热情。来医院上班,逐渐在老师的培养教育下,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到主任医师(教授),直到零几年退休。后来到咱们老年公寓来我感觉到非常的欢心,老伴也比较安定。我除了照顾老伴之外,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医院做一些工作。我会出门诊,或者每个月做1-2次讲座。后来因为疫情有严格的规定,我们也要服从,所以我现在主要是写专题,写完的内容通过网络发给他们。我学到现在,到这种职称和技术,这都是组织上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到现在我还是愿意做工作的,我心里也很高兴。
Q:学医和从医的过程很辛苦,尤其现在疫情大家都看到了医护人员的不容易和付出,您对现在正在和想要学医的孩子们有什么忠告吗?
A:作为一名医生,一辈子应该为了人民做工作。我虽然是退休了,可是我没有退职。所以我一想到这些,没有什么理由在我有生之年不好好工作。有困难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我有工作的时候我就去,将来我还要好好工作,虽然老伴的身体不太好,但是我会好好的照顾她。我也要努力,在有生之年,为了祖国,为了社会,为了更多的老百姓,需要我们的时候就要来做工作。
作为一名医生,是很珍贵的,也很伟大的,因为关系到人的生命,怎么才能够做好医生是很不容易的。我给学生讲,做好医生首先要有动力,动力来自于自身受到的教育和自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学生在入学时就要宣誓“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为了人民的健康,不仅为了祖国的老百姓,也为了全人类,这也是一个国际的意义。只有明白这一点,就有了动力,就明白“医”这个专业就是辛苦,就是麻烦,就是没有时间性的。
为什么有时候医患关系紧张,其实就是互相不太理解。实际上医患是战友,医生为了病人,病人也得理解医生。医生要做好沟通工作,一是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病人或家属,作为医生就身在其中了。另外医生要了解病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这样才能帮病人所需。不了解这些,如何跟病人融为一体,因为没有感情,所以做不到对病人如亲人。有了这些想法,就可以互相理解,医患关系就会协调。学生学习也要这样,有这样的感情会发现好多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我们教育学生要动脑筋,通过实践来学习。
医生没有理由不尊重患者,比如我从医60多年,我提高了,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我之所以可以提高,不能忘掉病人对我的帮助,我看了病人,为病人服务了,但是也从病人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样的医患之间是协调的,互相理解。所以,作为一名医生,他的责任是比较光荣的、伟大的,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医生,也是教师,就要传播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医学技术的同时,掌握这些思想。不少教过的学生,现在都是很好的科室顶梁柱了。另外要告诉自己,做医生要辛苦一辈子,要学习一辈子,不学习就要落后,医生更不应该。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医学也是如此。现在进入数字时代以后,医学的诊断技术比以前有了很多的改变,手术都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前对于放疗、化疗不太重视,现在先放化疗以后再手术,效果比大的创伤性要好,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这就是科学上的进步,所以手术越来越小,范围越来越精准,方法越来越综合。作为医生是治人的,不学习对自己是小事,但是对病人来说就是大事。从这个角度来看,医生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这样才能对更多的患者有帮助,就尽到了医生的责任。
所以我想我这一辈子虽然做了些工作,但是跟组织上的要求还是相差比较远。我很愿意在我有生之年尽我最大的努力,按照要求去做更多工作。我到咱们公寓以后,自己感到这是一个比较温馨的地方,我也去过国外,咱们公寓这种医养结合的形式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好的,使得更多的老人幸福的度过他们的晚年。呼吁社会和政府,能有更多的资金来兴像咱们公寓这样好的养老事业,让老人们好好的度过晚年。这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个教育,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是教育,将来他们可以无忧无虑的度过晚年生活,这些都是有很强的社会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养老事业是很有前途和发展余地的。我来到咱们公寓3年了,我就感觉到很多工作人员都很辛苦,都在努力工作,都是以公寓为家,而且还在不断地改革,这一点我是体会到的。例如前台会把报纸都给大家送去,虽然是小事,但是大家就是觉得这里不一样,这里就存在着温馨、关心和体谅。他们(工作人员)可能不觉得,但是对老人来讲,就是觉得(你们)对我很好。还要吃饭的时候也是,服务员在忙活的时候,也不忘每天问我们愿意吃什么,这个事多简单,但是让老者觉得比家里面还好。社活的同志(工作人员),几乎是全能的,画写跳唱都会,很多海报标语都是他们画的。往往有时候晚上他们还没回去,还会到各处看看,跟我们聊聊,应该是这样的,能够跟大家更亲密,了解更多的问题。另外很重要的医养结合,医院可以继续提高质量,请进来、派出去。我就觉得这些护士们很辛苦,医院的辛苦不一样。他们的辛苦,跑了不少路、操了不少心,这些护士们毫无怨言,要好好培养。我看请外面的医生给老人讲卫生教育知识的时候,也可以给咱们的护士讲,让他们也在不同的专业方面提高,这样咱们的养老事业和质量会更好。使得我们在医这个方面成长的更快,争取更好。
樾联健康旗下运营的哈尔滨新松茂樾山医养社区整合了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结合老年人自身特点和需求,打造了集养老照护、健康管理、精神慰藉三位一体的医养综合性社区。年4月获得“黑龙江省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称号,同年8月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全国首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称号、医养社医院也于年末获得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哈尔滨新松茂樾山医养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