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Med是伟大的老师

本文节选自畅销科普书《谁来拯救我们的肠道》

年1月23日

PubMed是伟大的老师

年1月23日,我给浙江绍兴的张阿姨打电话随访。随访结果很让人满意,张阿姨康复得很好,生活基本正常,往日的烦恼早已消失。最后,阿姨在表达感谢的时候,含蓄地问了我一句:“张医生,您还在南京工作?如果去了别的地方,一定要让我知道,方便将来找您。”

类似的疑问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更有患者对我说:“医院,您就更有名了!”我回答:“在哪里都是看病!”

张阿姨的故事算是一个典型。

张阿姨63岁,退休在家,腹泻却持续了10年。10年前,因为尿道炎,医生给她使用了很长时间的抗生素。尿道炎症好了之后,腹泻却悄然出现,而且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消停过。上厕所成为她10年来主要的生活内容,每天解大便十多次,排出来的都是水样便。去了浙江、医院就诊,多次肠镜检查结果都没发现肠道有糜烂、溃疡或肿瘤,总是报告慢性结肠炎,但按照常规的慢性结肠炎治疗后却几乎没有好转。她每日都在惶恐中度过,总是担心出现腹泻。出门在外,都是在想一个问题——最近的厕所在哪里?每天如此,焦虑、抑郁愈发加重,时间长了,甚至连听到敲门的声响都会紧张到腹痛、腹泻。这是脑-肠神经调控的体系出现故障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阿姨的女儿在网上看到我们开展粪菌移植治疗顽固性腹泻的消息。全家辗转到南京找到我。

阿姨的问题在我们这里绝非少数,已经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患者。安排肠镜检查,阿姨不解:肠镜做了很多次都没有问题,为何还要做?我解释说,如果按照以前的目的去检查,再做十次也没用。我们进行此次肠镜检查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多点活检,然后进行病理特殊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特殊细胞的数量,测量胶原纤维的厚度等,最终才能得到准确诊断。阿姨最终同意了,检查结果也证实了我的预期判断——显微镜下肠炎:淋巴细胞性结肠炎。这是一类需要依靠显微镜下诊断的肠炎,统称为显微镜下肠炎,主要包括两种:胶原性结肠炎和淋巴细胞性结肠炎。很多显微镜下肠炎患者因为医院辗转就诊,却很少得到正确的诊治。此类疾病让很多人感到绝望,虽然不是要命的病,可是对生活、事业和家庭的影响却非同小可。

诊断明确后,我们并没有给她进行粪菌移植治疗,只是服用了简单的口服药,腹泻最终在1周内有效消除。全家人感动不已,终于不必再为老人上厕所发愁了,敲门声再也不会影响张阿姨的肠道了。

然而,需要显微镜帮助诊断的肠病并不止这一种,有些特殊的类型,尤其是不典型的某些炎症,有时还需要使用激素,或者采用粪菌移植,或者几种方法联合应用。

时间久了,这类患者越来越多,我们医生已司空见惯,感慨自然变少。但是对于患者而言,每个人内心的激动依旧此起彼伏。

临床上,无论是疾病的诊断还是手术治疗,所谓的疑难,有时候,就是一层纸。捅破一层纸很多时候并不难,难的是发现那张纸。然而,不得不说,术业有专攻,换个领域,我也不敢多说。

年10月,我从约翰?医院完成学习归来以后,自己白手起家,组建了“复杂肠病团队”,成立了专门实验室,致力于标准化粪菌移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粪菌库,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肠病患者。医院的院长鲁翔教授问我:“作为年轻的医生,去诊疗消化领域最为疑难的肠病,你靠什么去决策?”我当时清楚地回答:“PubMe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文献数据库)是伟大的老师。”在成立复杂肠病团队头2年,我们特别强调从国外文献中学习疑难病例的诊疗知识,科室里每周四下午都有业务学习,本来是消化中心6个小组按循环顺序进行读书报告,全年一共安排42场,每个小组一年最多7次报告,结果,由于我们总是积极汇报,在年里,我和王敏、彭炤源、崔伯塔以及住院医生竟然完成了其中的35场读书报告会和疑难病例汇报会。

《谁来拯救我们的肠道》(张发明、张晶晶著),天猫、亚马逊、当当书城有售。

相关链接

医者解读

谁来拯救我们的肠道

中国整合肠病学学术会议(含报名方式及会议日程)

会议探讨内容以最新科研和临床重大进展为导向,整合多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邀请国内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专家与会交流。将发展成为领域内标志性年度盛会!详情?请戳链接。









































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
白癜风有哪些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atwallinside.com/jcdy/9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