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让人大开眼界的案例报道

导语:医生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但还有很多临床医生都未接触过的病例,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几例值得一看的病例报道,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来源:梅斯医学

肠道准备后不但不解便,直肠还出现N多小白点——案例报道

患者女,35岁,结肠镜体检,服用磷酸钠溶液进行肠道准备,但是结肠准备前后,患者没有腹痛,也没有解大便。

查体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6.3g/dL,白细胞计数/μL,血小板计数,/μL。

结肠镜(A、B):直肠粘膜可见多发大小约2-3mm的白色斑点,伴红色边缘。放大内镜检查结果如图C。

白色粘膜活检(D、E):固有层被淋巴集结侵蚀。红色边缘是因为固有层出血。

诊断:结肠口疮样病变,与口服磷酸钠相关。

口服磷酸钠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结肠准备,因为它能有效的对肠道进行清洁,并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接受度高。大约有3.3%的患者会出现磷酸钠相关的结肠粘膜异常(包括口疮病灶、糜烂和溃疡),病变通常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远端。

本案例患者的内镜下病变看着像溃疡,但是放大内镜没有发现白色部分不是溃疡,组织学也正是了淋巴聚集,所以诊断为结肠口疮样病变。(文章详见--肠道准备后不但不解便,直肠还出现N多小白点——案例报道)

意想不到的上消化道出血,命都快没了——案例报道

患者男,56岁,因“短暂意识丧失”送入急诊。

头晕、黑便两周,否认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抗凝剂使用史。

入院时,面色苍白,心动过速(bpm)。体格检查:结膜苍白,腹胀,但无压痛或明显腹部肿块。

实验室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除了贫血(血红蛋白46g/L;红细胞压积14.5%),其他都正常。

液体复苏后,CT检查:低密度肿块,起源于胃(A);动脉期轻微增强(B)。内镜:肿块突出到胃底(C)。

对患者行腹腔镜和内镜下胃楔形切除术。病理检查:灰色肿块,大小3×4.5cm,有局灶性溃疡和出血区域。组织学检查:可见梭形细胞,每50高倍视野下可见<5个核分裂(D)。未检测到KIT基因外显子9、11、13、17突变,也没有检测到PDGFRA外显子12和18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查(E):Bcl-2、vimentin、CD34、CD99染色强阳性,S、Dog-1、desmin、CD、ALK阴性,Ki-67标记指数为4%。

患者诊断为:良性孤立性纤维瘤(SFT)。

患者术后恢复可,出院后3个月随访,没有发现复发。

孤立性纤维瘤临床上相对少见,以往认为是间皮瘤的一个类型,然而近年来根据其分化来源,加之许多非间质性部位的报道,现已一致认为为间质原性肿瘤,起源于树突状间质细胞。

在临床表现上,常是无症状的,多见于中年人,没有明显性别差异,通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出现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如咳嗽、疼痛、呼吸困难、肺性骨关节病等,少数情况下可引起副瘤综合征,如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而出现低血糖等。(文章详见--意想不到的上消化道出血,命都快没了——案例报道)

高手来,打死我也想不到是这个病——案例报道

患者男,48岁,因“复发性腹痛和便血”就诊。

15年前使用干扰素α治疗基因1型丙型肝炎病毒(HCV);不过治疗失败,并没有清除掉病毒。5年前因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肾功能不全,自此以后,一直使用强的松和环孢素治疗。6个月前因为腿部紫癜和腹痛就诊外院,此后使用达卡他韦+阿那匹韦治疗HCV,但是腹痛加重,且出现血便,随后转入我院。

查体:左上腹部疼痛,有触痛,腿水肿,有紫癜(A),背景有纹身,没有关节炎或周围神经病变。

胃镜检查(B):不规则溃疡,伴十二指肠第二部分环形黏膜红斑。结肠镜检查(C):回肠末端散在糜烂,结肠多个瘢痕溃疡。胶囊内镜和气囊辅助内镜检查:十二指肠和小肠内多个活动性瘢痕溃疡。

实验室检查:贫血(血红蛋白9.1g/dL),轻度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10,/μL,C反应蛋白0.55mg/dL),肾功能不全(肌酐水平1.75mg/dL)。免疫学试验:低补体(C3,41mg/dL;C4,2mg/dL),血清冷球蛋白阳性。抗核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阴性。

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十二指肠到结直肠多处活动性瘢痕溃疡、还有冷球蛋白血症。(文章详见--高手来,打死我也想不到是这个病——案例报道)

面包袋夹竟然在15岁男孩的体内至少呆了2年——案例报道

患者男,15岁,严重智力低下,患有Dravet综合征(DS;严重的遗传性癫痫性脑病,即婴儿重症肌阵挛癫痫),因“急性胃肠炎”就诊急诊。

腹部X线片(A):右下象限可见异常密度影。

2年前患者因急性腹泻,行影像学检查,发现了相同的右下象限异常密度影。但上次患者的腹泻很快好转。

这两年来,患者否认发烧、水样腹泻、血便或体重减轻等症状。否认手术史。

此次入院查体一切正常,包括腹部查体,没有肿块、腹膜刺激征,肠鸣音也是正常的。

超声检查:结肠存在大小约2.7cm的薄状异物。怀疑是不属于人体的异物。

结肠镜检查(B):结肠右曲存在表明钙化的异物,侵蚀结肠粘膜。

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切除异物(C);病理分析表明,该异物是塑料面包袋夹,表面已经钙化(D)。术后10天,患者出院。

再次回顾,腹部平片所见异常密度影便是塑料面包袋夹,因长时间存在于体内,表面已经发生了钙化;幸运的是,这么多年这名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胃肠道中发现面包袋夹的案例并不多,-2年共有26例相关报道;其中3例术后死亡。多数情况下,这种情况会诱发小肠并发症发生。(文章详见--面包袋夹竟然在15岁男孩的体内至少呆了2年——案例报道)

迅速长大的胸前肿块是神马?——案例报道

患者男,49岁,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贫血;因“胸部疼痛和肿胀迅速2-3天”就诊急诊。

此外,患者的右手第四指疼痛肿胀、右脚踝有较小的疼痛病变。他否认主观发热、寒战、恶心或呕吐。每天排便2-3次,较稀的褐色大便,不伴血液、粘液或里急后重。

13个月前患者诊断为左脚踝蜂窝织炎和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发作需要类固醇治疗。最后一次结肠镜检查是5年前,显示慢性结肠炎,未发现不典型增生。患者服用的有效药物包括口服美沙拉嗪。

查体:非急性面容,中央前胸壁有一大小约4×3-cm肿块(A)。质软,但不波动,不伴红肿,也没有脓液流出。右手第四指肿胀,皮温稍高。右外踝有大小约1×1-cm的发红区域。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为11.9中性粒细胞64.2%,淋巴细胞21.7%,单核细胞12.1%),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7.1/22.7%,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84,C反应蛋白14.3,白蛋白2.2,铁10,总铁结合力,铁蛋白60.2。血培养阴性。(文章详见--迅速长大的胸前肿块是神马?——案例报道)

这例死亡的锅还是你来背吧,利什曼原虫——案例报道

患者男,76岁,因“现呼吸困难、晕倒和咳嗽”就诊。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病态肥胖。

查体:结膜苍白,闻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病态肥胖。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6g/dL,平均红细胞体积73.9fL,17μg/dL,铁蛋白6ng/mL;符合“缺铁性贫血”。他的白细胞计数是正常的。肝脏转氨酶轻度升高。胸片:心脏心包廓影增大,少量胸腔积液。上消化道内镜:胃幽门前区发现一些小结节(A),并进行活检。

活检后10天,患者去世了。

活检结果:表面溃疡和再生上皮改变(B,原始放大,40×);黏膜深层,可见溃疡床,伴有肉芽组织,以及混合了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炎症;巨噬细胞胞浆内可见点样微生物(C,原始放大,×),且Giemsa染色阳性(D,原始放大,×),周期酸–希夫和乌洛托品银染色阴性。

患者诊断为:胃粘膜利什曼病。

利什曼病由利什曼属寄生虫感染所致;有三种主要形式:内脏利什曼病(又名黑热病,是最严重的利什曼病)、皮肤利什曼病(最常见)和皮肤粘膜利什曼病。大多数胃肠道利什曼病(85%)患者有胃肠道症状,如腹泻、吞咽困难、腹痛、直肠不适或胃肠道出血。

内脏利什曼病(又名黑热病)如不治疗会致死。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不规则发热、体重下降、肝脾肿大和贫血。该病在印度次大陆和东部非洲高度流行。据估计,每年全世界有20至40万新发内脏利什曼病例。

本案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既没有利什曼病的典型表现,也没有胃肠道症状;包括内镜下胃内小结节的表现等,都值得我们学习。(文章详见--这例死亡的锅还是你来背吧,利什曼原虫——案例报道)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更多资讯,







































卡介苗接种成功图片哪里能查到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atwallinside.com/jcyf/21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