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为一名63岁的男性,因脐周区域开始腹痛,随后转移到左下象限3天而到急诊就诊。
体格检查显示腹部左下象限压痛。最初的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为每立方毫米(参考范围为至)和乳酸水平1.8mmol/L(正常值<1.9)。腹部造影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以评估复杂憩室疾病的可能性,显示乙状结肠水肿伴拇指征,该表征是由大肠水泡变厚并间隔一定时间进入到小肠腔内所致。
这一影像学表现可见于缺血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和其他类型的感染性结肠炎,以及炎症性肠病的加重期。病人粪便检查艰难梭菌毒素阴性。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的结果与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一致。
由于病人采取保守治疗后病情没有改善,包括静脉输液、抗生素、镇痛和肠道休息,接受剖腹探查。乙状结肠被发现坏死并切除,进行结肠造口术。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术后第八天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他仍无症状。
原始出处:DimitriosManatakis,etal.ThumbprintinginIschemicColitis.NEnglJMed.
备注:本文由梅斯医学编译整理,转载需备注来源
IBD多学科联盟CIMU
中华IBDMDT联盟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主任吴坚炯教授倡议,由近位国内外炎症性肠病多学科专家和社会公益人士共同发起成立,旨在促进临床IBD多学科联合诊治与研究,提高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效率和诊疗水平。
赞赏